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夜雨寄北,如梦令,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声声慢,浪淘沙·北戴河)教案2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夜雨寄北,如梦令,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声声慢,浪淘沙·北戴河)教案2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969  栏目: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夜雨寄北,如梦令,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声声慢,浪淘沙·北戴河)教案2,

课前预习:

    查阅工具书给生字注音,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流利朗读。了解作者。

相关课程标准: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目标:

1、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读成诵。

 3、联系比较,领悟写法。 

评价任务:

 1、写夜雨及欢聚的情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对比写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诗文,解决基础知识

简介作者和作品。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李商隐早年即以文才得牛党令狐楚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举荐,及进士第。后至客死荥阳,潦倒而终,成为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二、检查预习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整体把握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   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 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 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四、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词文赏析: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疏狂”,侧重于“狂”字。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4.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7.“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 

“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8.词人为什么这么惜花?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二、板书设计: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声声慢

一、导入

    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和谐。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1] [2]  下一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夜雨寄北,如梦令,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声声慢,浪淘沙·北戴河)教案2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夜雨寄北,如梦令,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声声慢,浪淘沙·北戴河)教案2》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