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仰望苍穹
1日 出………刘白羽
2泰山日出……………徐志摩
比较.探究
西地平线上的落日…………高建群
云 海………………唐 敏
拓展阅读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小小的阳光……………布莱斯德尔兄妹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简洁之美
友情推荐:书面词语和口头词语的区别
语文趣谈 构字部件:日
《日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学习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写作手法。
3.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和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学习重点:
反复朗读,从中学习层层烘托、步歩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
学习难点:
学习《日出》的象征意义。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1、刘白羽(1916—2005),当代作家,中共党员。北京人。作品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散文集《红玛瑙集》、《芳草集》等。1936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冰天》,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37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草原上》。翌年春赴延安。抗战期间投身敌后战场,写出《五台山下》、《太阳》、《幸福》等小说。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写有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报告文学《光明照耀着沈阳》等。新中国成立后,在担任文化领导工作的同时,发表了《日出》、《长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讯。晚年笔耕不辍,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主要作品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刘白羽散文集》等。
2、创作背景 文章写于1958年,新中国刚成立9年,全国正处于政治理想的激情中,作者目睹旧中国的崩溃,新中国的诞生,这就犹如从“黑暗”到“黎明”,虽然是写自然现象,实质写社会进程。作者描绘日出,是为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像朝阳那样年轻,富有巨大的生命力,并进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
3、海涅、屠格涅夫、印度科摩林海角的日出、黄山日出等资料。
海因里希·海涅:德国著名抒情诗人。著有《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代表作:小说集《猎人笔记》,长篇小说《罗亭》《前夜》《父与子》。
摩林海角日出:在印度南端北纬8度处,坐落着素有印度“天涯海角”之称的科摩林角。以科摩林角为界,印度的海域可划为三部分,东边为孟加拉湾,西边是阿拉伯海,南边是浩瀚无边的滔滔印度洋,三股巨大的海水在此汇合,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三色海。著名的科摩林海角最尖端的太阳神庙,每天迎送太阳从海上东升西沉,供人们看海上日出日落时沐浴后祭奠和崇拜。
黄山日出:因为黄山是“八百里内形成一片峰之海,更有云海缭绕之”的奇山,所以在黄山既能看到“群峰拱日”的美景,又能欣赏“云海日出”的斑斓。黄山看日出的最佳地点是:曙光亭、清凉台、狮子峰、丹霞峰、始信峰、棋石峰、贡阳山、光明顶、白鹅岭、石笋峰、玉屏峰、莲花峰、天都峰等处。最好的时间是:春季清晨5时30分至6时,夏季清晨4时40分至5时10分,秋季清晨4时50分至6时20分,东既清晨5时30分至6时。黄山日出最好的观赏点应该是北海的狮子峰或始信峰。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精辟( ) 炽热( ) 晨曦( ) 窒息( ) 天穹( ) 衣襟( )俯瞰( ) 无羁( ) 矗立( ) 迸射( ) 酣睡( ) 黛色( )
萧瑟: 绯红:
拂拂: 历历可数:
无羁: 簇拥:
3. 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1)分别找出文中描绘了几次看日出?情况怎样?
(2)再次默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tag: 语文 北师大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