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桃花源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12

《桃花源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12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141  栏目: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桃花源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12,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东晋末期,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国家濒临崩溃,在这样的动乱岁月,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有感于此,写作本文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一份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走进《桃花源记》,感受他作品的独特魅力(师板书课题)同学齐读课题  

二、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师:下面同学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朗读的节奏  

师:同桌互听,纠正字音、节奏  

师:请一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这篇文章,之后同学要给予评价  

(一生读)  

生:这位同学读得比较清楚,但是有两个字读得不准,“南阳刘子骥”中的“骥”和“诣太守”中的“诣”  

师:你很会评价,说明你听得很认真,刚才那位同学尽管读错了几个音,但是对其他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如“遂”“要”他都读对了,还有一些字需要强调一下,大家看一下屏幕(投影显示学生出错率高的字)  

1、屋舍俨然﹙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    ﹚ 4、男女衣着(     )黄发垂髫﹙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  及郡下(    )诣太守 ﹙    ﹚7、此中人语云﹙    ﹚8、便要还家(     )9、遂与外人间隔(     )10、刘子骥(     )11、便舍船(    )  

师:好,请几名同学再读几遍,加强印象其余同学边读便勾画一下字的写法  

生:我觉得节奏“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她读得不对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  

生: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  

师:很好,你是根据什么划分?  

生:根据句子大致意思来划分  

师:很好,对于初二的同学,根据意义来划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以后我们还可以从语法角度来划分节奏,这节课我们重点从句意这个角度来考虑(投影显示几个句子,让学生读一下节奏)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师:下面集体朗读一下  

师:朗读之后,同学自评一下,觉得我们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挺齐,就是我们的朗读比较生硬  

师:“生硬”,这个词评价很独到,通俗得讲你觉得我们的朗读与录音相比有何不同?  

生:录音听起来更有一份情感,抑扬顿挫,让人很享受  

师:大家知道,学习文言文朗读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最基础的读音和节奏以外,朗读时的感情也是需要好好把握的那么怎样才能读出情感呢?字音准确,节奏恰切,就像朱熹所说“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这是读好文言文的基础,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体会文章的文意,结合背景揣摩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这样我们的朗读才能入情,入味

三、读懂大意,理清脉络  

师:扫除了字音障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想要了解桃花源的更多风土人情,就要再读课文,下面同学结合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译成现代文,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推荐重点字词,并整理词语小卡片提出疑难,解决不了的提出来一起解决(小组合作交流,发言人展示如下)  

师:同学们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非常到位,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好,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几个句子的翻译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个句子翻译我不是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翻译得很通顺,其实翻译了课文,我们的任务只完成一小部分,接下来,同学思考一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这样一个故事,同学有什么感受呢?(投影展示)  

方法指导:概括性归纳,把握文意,串词联文,用关键词句概括  

生:渔人发现桃花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并寻找桃花源的故事  

师:很好,非常概括,几个动词准确使用恰到好处的勾勒本文的情节脉络,那么你如何评价这桃源呢?  

生:我觉得桃源很美又非常神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阅读,找寻喜欢的地方,欣赏桃源奇异的风光  

四、 寻奇探美,品味美文  

师:朗读课文,找寻文中你喜欢的有特色的句子,扩展想象请大家用这个句式,“这里的————美(奇),你看……”   

老师范例: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颗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

①这里的土地、屋舍美,你看,―――――――――――――――  

   ②这里的田池、阡陌美,你看,―――――――――――――――  

   ③这里的民风淳朴(美),你看,―――――――――――――――  

④这里的山洞奇异,你看―――――――――――――――  

⑤这里的人很奇特,你看―――――――――――――――  

师: 同学想像真得很丰富,带领着老师走进一个绚烂的世外桃源,这么美的文章我们是否应该把它背下来呢?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背诵是一种积累知识的好方法,好文章就应该成诵在心,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很好的背诵方法  

(课件展示)快速背诵法:  

分清层次,大处着笔  

把握关键词语,细处夯实  

师:以这篇文章为例,我们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呢?  

生:主要分四个层次,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寻找桃源  

师:在背诵课文时,我们脑海先浮现这几部分大意,宏观记忆,之后考虑细节,把握关键词语那么在背诵时要把握哪些重点词语呢?老师告诉大家,一般句子的第一个词往往最容易忘记,还有一些表明句子核心意义的实词,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关键词,以第一、二段为例如下:  

  缘溪行———— 忽逢——夹岸——落英——甚异之——欲穷——林尽——山——舍船——初——豁然——土地——屋舍——阡陌——其中往来——男女——黄发——怡然  

师:同学可以用这种方法小试牛刀,快速背诵  

师:那位同学勇敢的站出来,试着背诵课文?  

(生背诵)  

师:同学们真得很棒,这么短的时间领会得这么好,背诵不等于死记硬背,要多找规律,眼到、手到、心到,这样的背诵才会入情,入心  

五、读出自我,领会主旨  

师:纵观全文,渔人就如同一名向导,用他的所见所感,打开桃源神奇美丽的一面,那么现在请同学充当一下渔人的角色,假设你是一名旅行社导游,当你引领着游客来到桃花源,你将从哪些方面做介绍呢?  

(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各小组进行展示)  

师: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小组展示各有千秋,有的着眼在自然风光方面,有的立足于风土人情等,再次让大家领悟一个美丽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地不过有一小组要特别表扬一下,他们独辟蹊径,着眼于人文历史,从陶渊明到桃花源记,到后人的探访,从历史到现在,跳跃时空,让人回味无穷  

以此为切入点,也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笔下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它存在吗?它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怀?我们该怎样评价这一情怀?  

生:我想它在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作者的美好愿望  

生:陶渊明描写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景色优美、生活安居乐业、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这其实是他对黑暗现实不满和愤恨的一种折射  

生:我觉得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不要象陶渊明那样幻想了一个美丽的社会,可自己却在贫病中死去  

生: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人应该怀有美好的理想,那怕它不能成为现实  

六、总结收束:    

师:陶渊明仅用几百个字,就给我们描绘了桃源的万千气象,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构设了如此美妙的世外桃源,这桃源不是他消极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寄托千载之下,再读这篇文章,我们仍能感受到一颗赤诚之心仿佛又看到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小官,一个“穷年忧黎元”心系苍生的隐士在他的理想之路上踽踽独行,让我们把这份感动永驻心中下课


,《桃花源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12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