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桃花源记》中“外人”质疑

《桃花源记》中“外人”质疑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906  栏目: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桃花源记》中“外人”质疑,

    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入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书中出现三个“外人”。翻了各种参考书,对这三个“外人”的翻译,都作“桃源以外的世人”解。愚以为不妥。
    第一处:“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参考书上的翻译是:“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穿着打扮,都像外界的人(都像桃源以外的世人)。”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当此解,并且常常这样感慨:“此乃陶渊明之一大败笔也!”显然,许多教师也认识到此处“外人”作“外界的人”或“桃源以外的世人”解是比较牵强的。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发现,下文中有“(桃源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据有关史书记载“秦汉时代,在中国服色是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秦朝国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
  男服服饰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
  女服服饰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的及以华丽为上。由于他减去礼学,对于嫔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个人喜好为主。不过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男人的衣着“梳髻,穿三重衣,腰系革带,带端系有带钩,腿裹行藤”,女人的衣着“脑后垂髻,穿曳地长袍,领袖各叠为三层,名"三重衣"。”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引自中国文艺网•服饰简介)
由此可知,秦时的服装和魏晋时的服装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既然如此,那桃源里面的人是“避秦时乱”而来此“绝境”的,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自从到这里以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那他们的穿着打扮如果和外界的人一样,就是咄咄怪事了。
    我以为,这个“外人”当作“另外一个世界的人”解为好。因为这个“外人”是从渔人的眼里看的,在他眼中,桃源里面的人穿着与他和外面的人都不同,自然是“外人”了,也就是和他所熟知的这个社会里的人完全不一样,是有“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之说了。再者,这样的解释也以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这一句中得到印证。这里的人自从避秦时乱,就不再出去了,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而现在这个渔人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东晋末期了,这中间已经隔了500多年,穿着打扮自然与外界的人截然不同了。所以,当他们见到渔人进入时,才“大惊”,这样就不难理解这一个“外人”,而且和上下文也是相通的。因此,我认为这不是“陶渊明的败笔”,而恰是我们教授时对这个“外人”的理解不当之故。
第二处:“遂与外人间隔”句,我认为,参考书里的解释是正确的。这里的外人当作“桃源以外的世人”解。因为这个外人是从桃源人的角度出发的,他们生活的世界是与世隔绝的,所以,自然把自己和外面的人区别对待了。
    第三处:“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个“外人”也是从桃源人的角度出发的,因此,也应该解释为“桃源以外的世人。”
    以上是鄙人的一点浅见,得当与否,留与同行们商榷。


,《桃花源记》中“外人”质疑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