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比较·探究《心血凝成的作品》教案设计

比较·探究《心血凝成的作品》教案设计

11-07 15:19:47   浏览次数:992  栏目: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比较·探究《心血凝成的作品》教案设计,

比较·探究《心血凝成的作品》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心血凝成的作品》主要叙述了冼星海完成《风》这部作品的经历,表现了他顽强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说明了生活的艰难困苦往往孕育着艺术作品的道理。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理解“风”的内涵。

2. 比较本文与《留学巴黎》在写法上的异同。

3. 感受主人公忍辱负重,执着追求的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风”的内涵。

【教学建议】

1.激情导入。教师播放《风》录音带(片段),趁势介绍:马可是冼星海的学生,他写冼星海传,所根据的就是冼星海的自述。本课文的素材就是冼星海的《留学巴黎》中关于写作《风》的片断。

2.作者简介。借助多媒体展示作者资料及图片。

3.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在速读全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大意。

4.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思考:(1)文章第一段浓墨重彩地描写冼星海疲乏寒冷的情景有什么用意?(一是点明题目,说明这笔作品是冼星海呕心沥血的结晶。二是赞美其坚强面对困境追求音乐理想的精神。)

(2)文章为什么要插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迫歌》中的诗句?有什么效果?(两者境遇相近,衬托了作者创作条件的艰苦和创作心境的悲苦,表达了作者对冼星海伟大人格力量和坚强意志品质的崇敬和赞美。)

(3)马可抓住了风,把它作为全文的核心意象的同时,又把风的内涵作出拓展。在本文中,风具有三重含义,你能具体说说吗?(首先就是冼星海住处的风;其次,是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风;这二者凝集起来,成为第三种风,就是冼星海作品中的“风”。)

由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如果说,大自然的风是冼星海自己的文章提示的,而杜甫的风在冼星海的文章中,只有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四个字:“借风抒怀”,马可的功夫就是把这四个字,通过艺术想象,把它和冼星海的童年经历、祖国同胞的苦难结合起来。

(4)《留学巴黎》所写的创作《风》的片段有哪些优点?

(5)马可对“考场事件”描写的如此细致有何好处?

(6)读过本文,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受?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冼星海青年时的图像、作者图像等。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更深体会冼星海青年时的艰苦生活。

2.《风》录音带。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力量,帮助理解本文主题。

3.展示本节课应完成的探究及训练任务。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训练学生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资料要求

1.作者简介

马可(1918~1976),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江苏徐州人。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歌剧院院长。马可在陕北曾深入民间,搜集、研究民间音乐及地方戏曲音乐,探索发展民族音乐的道路。他的音乐作品以富有生活气息与民族色彩著称。代表作为歌剧《白毛女》(作曲者之一),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歌曲《南泥湾》等,共创作大小作品百余首,此外还有电影音乐《画中人》等及其他作品。《心血凝成的作品》选自《冼星海传》。

2.相关文章、音频、视频。


,比较·探究《心血凝成的作品》教案设计
《比较·探究《心血凝成的作品》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tag: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