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2、学会用诵读体验法、词句推敲法欣赏文章,品味文章语言特色,体会作品意境。
3、感受三峡独特的美,在想像中再现景物,学会用心灵热爱大自然。
4、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件事,当一位外国友人询问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如果只到中国的一个地方旅游,应该选择哪里时,他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三峡”。可见三峡风光的确魅力无穷。毛泽东也曾说过,三峡风光,美不胜收,当今世界殊。三峡到底怎样的独具魅力,今天我们就先来一次精神上的旅游,跟随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一起游一游1500年前的三峡,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
二、预习检测:1、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课文,并且根据课下的注释疏通文意,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检测上节课留下“趣味识字”。
2、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其他同学纠正。
细致指导学生朗读的停顿。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读出文言的味道。
3、现在大家对文章大意已经有所了解,来,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三、涵泳品味:
1、同学们读得字音准,句读清,不错。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2、由郦道元的解说来看,三峡的神奇景象主要体现在哪两方面?(山和水)
3、(播放课件:“峡”字的动画) 不错,峡者,两山夹水之地也。山水最能表现峡的特点。郦道元正是抓住山和水来为我们介绍三峡的。写山的是哪一段?(1段)那我们就先去欣赏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山连绵不断而且非常高大)
你是从哪些文字看出来的?
师:郦道元用文字解说了山的特点,咱们能不能试着用声音来解说?比如:要读出山的连绵,我们的声音就应该稍微……(拉长的手势) 那山的高峻呢?声音应该……(高扬的手势)。要读出山的特点,又要全身心投入,读得有滋有味。(生齐读第一段)
师:我发现刚才在朗读的时候,有的同学跟着我的手势不由自主地摇晃身体,这很好。古人读书就是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读出情味。我们已经读出了山的特点。这就是三峡的山,连绵高峻。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十大手笔之一”,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水的?郦道元分不同的季节为我们介绍了三峡的水。现在请大家分为三人一组,每人选取一段,互读互评,看谁读得好,读的有情味,读得摇头晃脑。等会儿推荐到班内朗读。开始。
生分小组朗读课文,师巡查,了解进度。指点分析各个季节水的特点。)
第二段:引导学生感受夏季水的奔放美。师:这就是夏天的水,一日千里,气势非凡。请男生用稍快的语速,读出它的气势之美吧。(男生齐读第二段)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三四两段,感受三峡清幽秀丽。凄婉悲凉之美。
资料介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
重点段——“春冬之景”的涵泳品味。
从语言到写景技巧的全方位的品析。
小结:美在凝练生动传神的语言。
美在景物的摄取,有山有水,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表现着三峡的雄奇秀美。
美在景物的映衬。深潭之上有浮动的倒影,绝巘
之巅有苍劲的怪柏,山水之间悬挂着白练一样的瀑布。
美在视角的变化,先从俯瞰的角度写“素湍绿潭”,
再从仰视的角度写“悬泉瀑布”。
美在线条的组合,清流回漩,高山矗立,怪柏展姿,飞瀑跌落。
美在层次的清晰,先点明时令,再写江水,再写山岩,
最后总写一句,可谓景情交融。
资料:郦道元,博览奇书,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一生到各地实地考察,游历名山,访求水道。他对人民比较同情,对权贵有所不满,而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奇才,他便凝聚一生经历于地理风物精切钻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影响颇大。
所以,我们要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的美,与自然合为一体,融入自己细腻情思,那么我们才能感受自然赐予我们如此无以伦比的美,所以我说,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番滋味,需要我们一颗与自然融入的一颗心。
tag: 教学 三峡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