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
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精炼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在教学中需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顺利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指导阅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一套
课堂导学: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
2. 视频旅游,引导欣赏三峡风光
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的确,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现在,老师请大家游览一个地方——长江三峡,请看——
播放课件“三峡相册”,教师结合画面简介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193千米,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河道狭窄曲折,水流汹涌湍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如此壮美的画卷,让我们不由得发出赞叹“壮哉,三峡;美哉,三峡!”
(二)引导了解“作者作品”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一千多年前的著名“导游”——郦道元,进行一次免费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板书课题)那就请大家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导游”吧——播放课件“作者作品”
郦道元(470—527)字善长,古范阳涿县(今河北省高碑店市)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 是一部地理著作。 《水经注》是为《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共40卷。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学生齐读以上内容,教师做简要说明)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受
那么,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呢? 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大家刚才读得都很认真,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指名读,然后评议、订正读音)
再读课文(分组读、齐读,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初步体会本文精炼的语言,大致领略其中的意境。)
(四)编述导游词,基本疏通文意
1.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已经初步领略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文内容、课下注释、手头资料,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如果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话,可以在组内讨论,也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 重点词句探究
根据小组活动情况,帮助解决疑难词句。(播放课件“ 重点词句探究”)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正确理解: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翻译: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 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白色的急流
翻译: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两岸的山色。
(3)林寒涧肃 \ 属引凄异
林寒----树叶凋零,清寒袭人;涧肃---山涧寂静(指水声)
属(zhǔ)引:接连不断
翻译:山间树林清寒,山涧寂静;
(猿猴叫声)连续不断,非常凄厉。
3.各小组展示所编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五)引导阅读讨论,探究理解课文
播放课件“内容探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认真阅读,尽可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1.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
2.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找出相关语句。
3.文中哪些段落、哪些语句描写了水?水又有什么特点?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4.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各小组展示探究结果,大家纠错、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六)课堂练习巩固
大家究竟掌握得怎样,下面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播放课件“练习巩固”:
1. 注意读音,读准下列词语。
阙quē处 襄xiāng陵
曦xī月 沿溯sù
御yù 风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素湍tuān 飞漱shù
2.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绝 巘 多生怪柏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翻译下列语句。
(1)自非⑥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七)拓展延伸
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播放课件“拓展延伸”:
1.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
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会让你回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哪些相关语句?
作业布置
播放课件“课后作业”
作业(第一题必做,后两题任选一题)
1. 熟读成诵。
2. 从文中选你最欣赏的一节,改写为一段现代写景文字。
3. 喜欢绘画的同学可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山水风光图。
结束语:
人常说“看景不如听景”,可我要说,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能够亲自到三峡去游览一番,恐怕一定会感叹:还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北魏)
山:连绵高耸(静)
(夏)水:凶险迅急(动)
春冬: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悲寂凄清(情景交融)
tag: 教学 三峡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