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9

人教版八年级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9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225  栏目: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人教版八年级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9,
 。这些是实写,虚写的句子

是: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课文中与这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四、自读:解析课文。

1.本文写“陋室”为什么开篇要写“山”和“水”?最后为什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引用“孔子云”有何作用?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请概括。这些是写“陋室”的“陋”吗?

这是一种             的写法。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联系全文可看出作者借“         ”赞扬“           ”(各填一个词语),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并掌握重要词句的含义,疏通文意。(重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重点)

3.体会莲花高洁的品质以及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容利的思想品质。(难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及检测。

(一)解题:

“莲”即荷花。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
似,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
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二)简介作者: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给黑体字注音,然后熟读课文,注意文章节奏。

(       )      出(      )泥       (       )    (       )玩

(       )     隐(      )者     (       )   不(     )不枝

(四)解释黑体字词:

1.可爱者甚(      )       2.清涟而不(       )(    )

3.不不枝(       )        4.香益清 (     )

5.亭亭净(       )        6.可观而不可亵玩(        )(         )

7.花之隐逸者也 (     )   8.花君子者也(         )

9.陶后有闻 (     )    10.乎众矣 (           )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六)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译课文。

二、课堂合作探究。

1.一词多义。

益:香远清                                    鲜:陶后有闻

匪浅                                        屡见不

其所不能                                    芳草

之: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隐逸者也

水陆草木

2.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3.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课堂检测。

(一)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

1.可爱者甚                              2.不          

3.陶后有闻                              4.乎众矣

(二)判断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濯清涟而不妖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三)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上一页  [1] [2] 

,人教版八年级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9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