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马说》教学设计15

《马说》教学设计15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484  栏目: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马说》教学设计15,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由读到悟,由悟到明,了解古代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而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在这堂课中,让学生了解“说”这种古文体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认识、学习、运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以期能熟读成诵。
2、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难点由学生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突破疑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朗读磁带。
  【课前准备】
请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马”字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
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解题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多媒体资料显示)
2、点明本文体裁,介绍“说”这种文体。
(多媒体资料显示)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属论说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听录音跟读,注意读音、停顿。

2、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清文意并完成下列练习。
(多媒体显示)

 ⑴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的词。
 ①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 一或尽粟一
③ 才美不外
④ 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⑵ 区分下列虚词的用法。
 之: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之手
 马之千里者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
3、老师指出文中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
(多媒体显示) 倒装句:

 ⑴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分析:“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
⑵ 状语后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分析:“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
4、请一个学生翻译全文,其他学生补充。
5、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每段的内容。
6、全班齐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整体感悟
1、提出问题,学生抢答。(用原文回答)
(多媒体显示)
⑴ 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

⑵ 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⑶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
⑷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2、教师点评、归纳
3、提问: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五、 品味诗文,推究文理
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
⑴ “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三个“之”字的用法是否一样?
⑵ 本文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⑶ 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
⑷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2、点明“托物寓意”的写法,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平时写作中去。
 3、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
  六、延伸拓展
 辩论: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伯乐”?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1、古代还有哪些怀才不遇的文人,请搜集其作品。
2、课外阅读《龙说》,进一步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背诵课文。


,《马说》教学设计15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