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卢广庭
活板
教学要点
1.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
2.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多义词、同义词及有关词语。
4.了解活板“活”的特点和它在印刷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教学设计
一、解题
1.沈括和《梦溪笔谈》
沈括,北宋钱塘(今杭州)人,是一位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梦溪笔谈》是他晚年以笔记文学体裁写下的著作,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地理、冶金、水利及医药等广阔的领域,是中国科技史上十分重要的著作。英国科学史作家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赞许《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2.印刷术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印刷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统称“雕版印刷术”。雕版刻版印刷盛行于隋唐,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宋代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既省时又省力,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个创举。
公元1440年,德国的谷登堡发明了用铅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的方法,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被公认为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
从20世纪50年代起,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激光、信息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使印刷排版告别了铅和火,王选成了“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二、基础知识
1.拼音认读:
以松脂、腊和纸灰huò 持就火炀之yáng 更互用之gēng 字平如砥dǐ 木格贮之zhù 燔土fán 用讫qì 群从cóng
2.字音辨读:
帖 tiē (妥帖) 和 hé (和平)
tiě (请帖) hè (应和)
tiè (字帖) huò (和药)
更 gēng (更新) 奇 jī (奇数)
gèng (更加) qí (奇怪)
3.同义词
先设一铁板 此印者才毕
则以铁范置铁板上 用讫再火令药熔
则第二板已具 瞬息可就
有奇字素无备者 瞬息可成
以草火烧 木格贮之
不若燔土 至今保藏
4.加点字注释:
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蒙,盖。
字平如砥:磨刀石。
更互用之:交替,轮换。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奇,冷僻。素,平素,一向。旋,随即,马上。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为……所,被动用法。
5.通假字归类:
活板:板,通“版”。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
若止印三二本:止,通“只”。
文理有疏密:文,通“纹”。
6.多义词归类:
以纸帖之:贴上标签,动词。
每韵为一帖:标签,类,名词。
持就火炀之:接近,靠拢。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完成。
唐人尚未盛为之:做。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是。
又为活板:做,引申为“发明,创造”。
每字为一印:刻。
满铁范为一板:成为。
未为简易:算是。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被。
用讫再火令药熔:动词,用火烧。
以草火烧:名词。
火烧令坚:用火,名词作状语
板印书籍:动词,印刷。
每一字皆有数印:名词,字印。
三、课堂解疑
1.活板的特征是“活”,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活板的制作程序“活”的?
①制版方法“活”:
字“活”—(每字为一印)
成型“活”—(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字印数目“活”—(每字皆有数印,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制生僻字“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排板“活”—(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②印刷“活”: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二板更互用之。
③拆板“活”:
木制字不可取,用胶泥刻的字,“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取出简易,又可以重复再用—“活”。
2.课文说明事物的顺序。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程序说明文。课文主体部分是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来说明的。文章紧扣活板“活”的特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来说明的。先说刻制字模,接着说排版、制板,再说印刷,最后说拆板以及活字的贮藏。这样逐一写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所说明的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突出。
3.语言简洁、准确。
简洁:本文用语简洁、精练,全文只用三百多字,便将我国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如“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楚地介绍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
准确:用词准确、贴切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之一。如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板,用猛火高温使药物融化,用“熔”。
,短文两篇《活版》《核舟记》教案tag: 核舟记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