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我的第一本书》三维教案12

《我的第一本书》三维教案12

11-07 15:05:58   浏览次数:139  栏目: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我的第一本书》三维教案12,

《我的第一本书》三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词,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的含义

2.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孩子求学的艰辛及人们在生活面前表现出来的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熟读课文,合作探究学习,品味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学习,深刻领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培养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诵读法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品味探究法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思考,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运用品味探究法感悟人间温情,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导航:情境创设法、资料补充法、品读法、交流法、点拨引导法等

学法导航:品读法、合作交流法、体验感悟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牛汉的生平经历及代表作品

2.查找有关作者及文章创作背景的资料,对课堂充分预设

3.努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积极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4.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查找牛汉及文章背景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回忆“第一本书”的故事,准备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

一、体验导入: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高尔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籍更为重要从小到大,同学们已读过不少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记忆中,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讲述)

记不太清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这很正常,因为没有一个难忘的故事但是,作者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久久难忘,为什么?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几十年后,走过迢迢的征途,饱尝人生的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那书里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成为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牛汉去了解,去体味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二、检查预习:(投影显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ù)似  掺(chān)  脊(jī)背  枉(wǎng)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三、走近作者:

我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诗歌国度,代有辈出的诗人但不是所有的诗人都能获得卓越的成就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时代和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独特个性深刻感受历史的脉搏和人民的心声而又富有才华的诗人,才能在诗歌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牛汉就是其中一位

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教师补充:(投影)

诗坛硬汉

——记诗人牛汉

在跨越20世纪到21世纪的中国诗人中,牛汉同志是命运坎坷、经历丰富的一位少数民族诗人他有蒙古族的血统,早年即向往革命,1946年他曾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入狱,出狱后又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迅即投身抗美援朝前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为保家卫国而战但1955年后,不幸在所谓“胡风集团”的冤案中被牵连,受到不应有的对待而被迫中断写作复出后,他迅即放声歌唱,参与主持大型刊物《中国》,并长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辑,主编《新文学史料》

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梳理文脉:

牛汉先生在谈到自己的第一本书时说:(多媒体出示)“这一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他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多媒体出示),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牛汉先生为什么说他的故事酷似这组漫画却很难笑起来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文章中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哪些事?

(学生阅读,师巡视)

明确:父亲考书,得知“我”裁书送人,于是父亲为“我”灯下补书,“我”拿到书后分外珍爱并将另一本送给了好朋友,后来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小学去读书,“我”带着父亲为“我”补全的那本书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其中还穿插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读书乐趣

(多媒体显示:)

“父亲”: 考书问书   灯下补书   携子读书

“我”:  裁书送书   爱书赠书   转学带书

四、探寻温情:

师:文章中写了这么多事,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生:父亲考“我”背书作者说考了第2名,没看下文的时候,我还以为作者学习很好呢,其实他们班级一共才3个人

师:很好,那你能不能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给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学生读略)

师:我们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可以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帮助理解谁来说说他读的这一段哪些是重点词语?

生:父亲知道了“我”考了第2名以后,“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欣慰地”说明父亲为“我”的成绩而高兴后来知道班里一共3个人,然后他就“板起了面孔”,这个“板”字能说明父亲怀疑“我”的成绩

师:不错,可是当“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他为什么要愁啊?父亲是崔家庄小学的老师,小学老师看着自己儿子读的是这么一团纸,你说心里会有什么感想?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亲的愁苦?

生:父亲对“我”很担心,怕作者不能很好地学习知识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父亲为“我”和乔元贞补书的那件事情:“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师:为什么这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因为父亲知道了我裁书的原委之后,他想用补书的办法来帮助他体现出父亲的善良

师:这名同学在朗读的时候感情十分投入文章中提到了父亲给我补书大家想想,这一夜的时间父亲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我觉得父亲可能觉得他的儿子助人为乐,他自己一定要把这两本书补好,因为儿子一直用半本书上学他还是在奖励儿子这种助人为乐的品德

师:父亲害怕孩子拿半本书不能很全面地学习知识那么当“我”接到了父亲为“我”补全的两本完完整整的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又是怎样?

生:我觉得一半是感动,一半是心酸感动的是父亲理解了自己的行为,并且补好书;心酸的是书虽然补好了,但是元贞却不能读书了

生:“父亲这次回家给我带回一个书包,还买了石板石笔,临到开学时,父亲跟我妈妈商量,觉得我们村里的书房不是个念书的地方”他给我买书包,是说学习要准备好东西,还有因为村里老师的教学水平有限,父亲非常关心“我”,让“我”转学

[1] [2]  下一页

,《我的第一本书》三维教案12
《《我的第一本书》三维教案12》相关文章

tag: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