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我爱这土地》教学实录3

《我爱这土地》教学实录3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680  栏目: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我爱这土地》教学实录3,

《我爱这土地》课堂实录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三中学 周萱清

  

  一、导入

  (组织课堂,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还可结合当时的情况导)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心写两个字“母亲”我们把什么人称作母亲呢?

  

  生:把生我的妈妈称作母亲。

  

  (生:生我们养我们的人)

  

  师:那有时我们还把什么比作母亲呢?

  

  生:祖国土地大海地球老师等

  

  师:(鼓励性的语言)我们把土地、祖国也称作母亲,因为它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我们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母亲。母亲给予我们最多的是什么呢?

  

  生:关心照顾呵护和爱

  

  师:(同学们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人)那我们也应该回报母亲以“爱”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于祖国土地的热爱(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正是这种对祖国的热爱将我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克服了一切的困难。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听听他是怎么歌唱对祖国的热爱的。(这里要不要听朗读带或者是老师朗读一遍)

  

  

  二、进入课文

  

  (这里会不会冷场,怎么启发学生)

  

  师:诗歌,诗歌,诗是用来唱的,请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首诗。读完之后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句来谈谈你初读的感受。

  

  生:好象有一种很深沉的爱吧,因为最后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生:好象还有一种悲愤的感情吧“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生:好象读不太懂,为什么要说假如我是一只鸟,还有这些土地,河流什么指的是什么呢?

  

  生:好象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歌唱祖国的诗歌不一样。还有一点点悲伤在里面。

  

  师:同学们真是些诚实、坦率的人,老师初次读这首诗时也有同感。因为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又极富跳跃性,往往让我们产生一种距离感。需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联想和想象去补充。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一些情况。

  

  师: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任意践踏蹂躏中国的国土和人民,1938年连续侵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掠,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我们的祖国母亲遍体零伤,满目仓痍,我们的同胞、兄弟姐妹被任意的杀戮。中国人民没有退却而是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解说伴着影片同时进行)爱国诗人艾青正是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着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跳动着时代最强音的慷慨激昂的诗。

  

  师:(这里有没有必要介绍一下作者呢?)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海澄,1932年由法国回国,因参加爱国运动被捕入狱,狱中创作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向太阳》《黎明的通知》主旨:诅咒黑暗和丑陋,讴歌光明与进步,抒发爱国爱明之情。

  

  师:《我爱这土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歌,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请同学们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读这首诗歌,讨论讨论哪些词语或者句子打动了你,该怎么去读。(学生能不能到这个层次)(与上一次的读是不是在逐层深入,联系紧不紧密)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特别打动我“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感到非常的愤怒,还有一种抗争在里面。

  

  (鼓励学生“声音真洪亮,读得棒极了,为大家开了个好头,等等)

  

  师:能不能试着读读,表达强烈感情的地方我们要读成重音。

  

  生:这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应该要读得深沉一点,有个省略号声音要拖一点。

  

  师:体会的真不错,感情深沉我们可以把音调压低一点,语气舒缓一点,试试能不能用声音表现出来呢?

  

  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个“嘶哑”似乎有一种很执著的感情。

  

  师:(同学们的感情真的是非常细腻,读得把老师都感动了)再读几遍肯定会更好,我们来听听朗读带,注意听他的节奏、重音和感情是怎样把握的。

  

  

  三、品位、感受诗歌(这里单独列出来好象有重复的感觉,不流畅)

  

  师:(学生如果在跟读或者是在标停顿和重音,及时的鼓励表扬)通过反复的朗读,我们已经体会了诗人一部分的感情,比如说对祖国、土地的爱,对敌人的恨等等,诗人的感情又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物,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呢?(用什么方式学生是否明白)请同学们细读这首诗,动动脑,大胆的发现问题,并将你们发现的问题先在小组进行讨论,待会推选代表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还不是很明确的,我们共同讨论解决。

  

  生:我们这小组主要是找到了作者对于祖国的爱主要是通过对土地、河流、风等的描写体现出来的,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应该是指侵掠者践踏的国土,悲愤的河流和激怒的风应该是说面对侵略者中国人民感到很愤怒,奋起反抗,但是这个温柔的黎明不知道指什么?

  

  师:你们小组可真棒,刚刚你们提到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应该是指侵略者践踏的国土,这种通过对一种事物具体形象的描绘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一普遍意义的表现手法就是──

  

  生:象征手法。

  

  师:这些事物也就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饱含着诗人感情的事物。

  

  师:那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土地象征着历经磨难的祖国”“河流和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以及不屈不挠的反抗”经过人民的反抗,我们中国就必将迎来什么呢?

  

  生:胜利。所以这个温柔的黎明应该是指革命斗争的光明前景,敌后根据地的希望。

  

  生:我们这小组主要找到了这两句话“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我们认为“嘶哑”应该也能表达对祖国的爱,但是我们有个疑问为什么不能用“圆润或者是嘹亮来形容他的喉咙呢?”

  

  师:这小组的同学真不错,会换一个词语来体会诗歌。同学们不妨假设自己是这只鸟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因为什么,都已经嘶哑了还要歌唱,我们看哪个同学回答的又快又全面。

  

  生:应该是当时的中国被帝国主义侵略,感到很悲愤,所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师: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生:应该是他一直在歌唱,唱到喉咙都嘶哑了还在唱。

  

  师:嘶哑了还在不停的唱,表明了什么呢?

  

  生:对祖国执著而深沉的爱

  

  师:所以歌唱的不仅仅是鸟,还是作者,是作者借鸟的形象来歌唱对祖国的爱。

  

  生:我们这小组还认为“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诗很能体现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死了之后羽毛都腐烂在土地里面,说明死了都要和祖国大地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眷念和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师:生前是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死后魂归这片自己深爱的大地,这是一种怎样的深情呀。诗歌是不是就此结束了呢?

  

  生:没有,最后一个自然段,诗人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直接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但是这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呢?

  

  师: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第一节是借鸟的形象抒发对祖国的爱,第二节直接抒发对祖国深沉的爱,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正是因为有了第一节的感情的抒发,才会有第二节直接的抒情,应该是一种升华。

  

  师: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这首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进而续写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将鸟儿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诗意层层递进。贯穿始终的是对祖国深沉的爱。请同学们顺着这个思路,满怀深情的读读,我们等下请同学们结合关键词语齐背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

[1] [2]  下一页

,《我爱这土地》教学实录3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