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辅导2017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

2017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

03-06 16:56:48   浏览次数:654  栏目:中考语文辅导
标签:中考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2017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

14.    我们要学习作者哪些优秀的品质?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醉翁亭记  欧阳修【北宋】

一、文学常识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理解性默写

1.       文章的主线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全文的主旨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       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4.       表明“醉”与“乐”之间关系的画龙点睛之笔:醉能同其乐。

5.       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点题的句子、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       滁州的地理环境:环滁皆山也。

7.       自问自答道出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8.       醉翁雅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9.       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0.    将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或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    山间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2.    山间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

13.    “滁人游”的场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4.    “太守宴”的场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    “众宾欢”的场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6.    “太守醉”的场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    醉翁的自画像: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8.    醉罢晚归: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简答题

1.       列出每段段意。
① 写醉翁亭四周环境;② 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以及游山之乐无穷;③ 写百姓游玩、众宾宴饮、太守醉倒的场面;④ 写宴散人归,点明写作主旨。

2.       概括全文中心。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派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3.       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什么?与民同乐。

4.       本文写法: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5.       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哪四幅图画?核心又是什么?图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一、文学常识

1.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3.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政治上主张“仁政”。

、理解性默写

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1.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    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13.    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三、简答题

1.       概括每段的段意
① 用分析推理的方法,表明在“生”和“义”之间要“舍生取义”,在“死”和“不义”之间要痛恨不义而不“避患”。
② 举例论证,在接受关乎性命的东西时也不能忍受羞辱。
③ 举例论证,接受优厚的俸禄,也要合乎礼义。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舍生取义。

3.       第2和3段中,作者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请写出这两个事例:
① 在接受关乎生命的东西时,不能忍受耻辱。
② 在接受那些优厚俸禄时,也要合乎礼义。

4.       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论证,请举例说明。
① “鱼”与“熊掌”对比。       ② 生与死(义)对比。       ③ 先前与现在对比。

5.       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6.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7.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贤者是怎样的人?是“不失本心”(或“舍生取义”)的人。

8.       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文章表现了“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

9.       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又告诫了人们什么?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10.    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11.    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试举出两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
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闻一多怒对反动派威胁而不屈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2017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