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从本质上来区分,打比方是修辞本质上是比喻,强调相似点,有本体和喻体。摹状貌,不
是修辞,虽然也强调相似,但更多的说明趋势,状态具有什么特征,无本体与喻体。)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说明语言:表示(限制、估计……)+意思解说+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
(三)名著阅读(10分左右)
1.名著知识。(两道大题、问答题)
1)熟悉掌握作品名称、作者、大概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
2)六册书的附录中的《名著导读》,老师发的名著一览表等有关复习资料
要求:1.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可以简述关键事件。
2.欣赏名著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3.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能根据一些情节,结合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能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结合章节段落、语句分析写作特色。)
第三部分、作文(60分)
1)构思新颖(尽量避用第一立意)(学会不同角度看问题,但不是偏离)
2)主题突出、真情写作(只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心)
3)明确文体(具体看要求,一般以记叙文为主)
4)写好开头a、开门见山 b、设置悬念 c、名言诗歌 d、先声夺人
e、由物导入 f、抒情导入……
5)收尾有力a、首尾呼应 b、议论升华 c、巧用省略 d、升华主旨
注意事项:
①不忘标题在第一行以及正中,尽量有用话题当标题。(但非必用)
②不忘保持卷面整洁,不乱涂乱改。(这可以在作文改卷中额外加分)
③标点符号要注意不一逗到底,使用好其他标点符号,如感叹号,省略号等。
④整篇行文不要少于3段。(合适为3-5段)
⑤第一段不要超过6行。(尽快入题、点题)
⑥不要大量引用材料中的内容。(过多则成抄袭)
⑦修辞使用(排比、比喻、拟人),诗句、典故的运用,增加文学厚度。
⑧选材,以真情打动人心,切记老套造作。
四、附加题(10分)
1、文言文停顿:(一般停3-4次)(2分)
①依据平时的朗读习惯、朗读的语感。②根据句子的意思。(不生产歧义)
③参考一些特殊的位置:主语后,“而”字前,“者”字后等。发语词:如、夫、若夫等在句首;语气词:吗、也、乎等在句末。④根据主语的改变。
⑤根据文章语言的句式特点:例如是否有对偶,是否有相同的句式(字数一样)。
2、字词解释:
(1)根据文言文掌握的字词解释。(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确定词语的解释。
3、内容理解(要求能读懂文章的大概意思)
4、评价人物、事情。(从故事延伸到生活)
每分必争
卷面不整洁,考后定担心 做完不检查,失分定不少题目不看清,遗撼定终生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tag: 中考语文 中学 , 中考语文教案,中考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