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内容及人物:本书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28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故事中关于鲁滨孙在荒岛上经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作者把鲁滨孙描绘成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鲁滨孙自己搭建房屋,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仆。就这样,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鲁滨孙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他顽强、坚毅,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这篇小说的特点是:故事精彩离奇,小说对鲁滨孙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七)《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1、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2、内容及人物:本书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作者借托船长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通过这种幻想旅行的方式来影射现实,极尽讽刺之能事,对英国的君主政体、司法制度、殖民政策和社会风尚进行了揭露。
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 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背信弃义、无知浅薄、为非作歹、懒散腐败的无情鞭笞。他通过对慧骃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的人性和道德的追求。
小说充满了奇异的想像和童话色彩;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是小说的灵魂所在。
(八)《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作者:罗曼·罗兰(1866-1944),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写作《名人传》,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2、内容及人物:《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尽管他们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但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贝多芬、米开朗琪罗这样的天才竟终身未婚,未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而托尔斯泰夫妻之间持续数十年的互不理解,则是他的悲剧的最直接的根源。他们在社会上更是受到了最冷酷的对待。贝多芬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无人问津。米开朗琪罗除了被迫为教皇服务之外,他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须有一批卑鄙小人处于嫉妒和怨恨,对他进行恶毒的污蔑和攻击。托尔斯泰面对的则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于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国籍。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地抗争。真实的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一个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社会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挠地抗争,这三位伟人正是属于后者。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基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名人传》告诉我们: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九)《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作者:高尔基,是前苏联著名作家。《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内容及人物: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通过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在作品中高尔基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征,鞭挞了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阿廖沙的成长,是《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
整部书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1、作者: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作家。
2、内容及人物:本书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描写了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保尔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凌辱。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跳进冬妮亚的花园。冬妮亚和保尔产生了爱情。在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冬妮亚和保尔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体质越来越坏。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部小说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是生活的教科书。它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柯察金身上凝聚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这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句是: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们。
,2017中考语文冲刺复习——名著阅读tag: 中考语文 名著 , 中考语文教案,中考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