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05高考·天津卷·4题C项),重音在“上”上表示“上来的人”比较晚,重音在“来”上表示“来的人”是在晚上。二是要注意避免同音误听,影响信息的接受。比如:“就日本某些别有用心者企图租借钓鱼岛一事,我国外交部受权发表严正声明,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 这里的“受权”就极易被误听成“授权”,而使语意受损。三是要注意合理停顿。如:“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两种停顿两种理解——“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和“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对于书面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如何防止费解,二是怎样避免歧义。
有些书面语,由于语句过长,使人一时不易领会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所说的费解。例如:“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海湾四国联合提出的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内建立新的居民点的报告的决议。”这句话无论是从语法,还是从逻辑的角度来看,都没有语病,但人们读完这句话后,对联合国安理会、海湾四国的态度是什么,以色列的态度又是什么,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知道。
还有些书面语,同样的一句话意思可作多重理解,这就是备受高考命题者垂青的歧义问题。
⑴一句话中用了多义词,而提供的语境又不足以让人得出明确的判断。如“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05高考·冀豫皖晋·4题C项),其中的“批评的人”究竟是“‘文章’中受到批评的人”还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读者难以把握。如果语境加以限制,“批评的人”的意思就明确了。试看以下两种说法:“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有些人表示要起诉他。”“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他都有点招架不了了。” 前者的“批评的人”指“‘文章’中受到批评的人”,后者的“批评的人”指“批评这篇文章的人”。
⑵词语顺序不合理,造成歧义。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有多重修饰语,由于语序排列不当往往会形成多意。例如:“‘全国三八红旗手’、‘模范军医’吕士才的爱人潘平给团员们介绍吕士才同志生前的模范事迹。”在这句话中,你能看出谁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吗?显然不能。而实际上“全国三八红旗手”一词应与“潘平”搭配。故调整为:“‘模范军医’吕士才的爱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潘平给团员们介绍吕士才同志生前的模范事迹。”将语序一调整,语意立刻清晰了。
⑶语句结构的切分不同,造成歧义。例如:“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05高考·黑吉桂蒙·4题C项),“看见”与“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组成动宾结构,高兴的是“祁爱群”,“看见”与“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组成动宾结构,高兴的是“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
⑷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在陈述过程中常常要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之类指代性词语,但是有时会发现所用的指代性词语,不能确定指代什么。试看下面这个句子:“我来到这个厂不久,就发现张主任对自己的办公条件比较关心。”在这个句子中,“自己”既可以指“我”,也可以指“张主任”。而如果把语境充实一下,就可消除歧义了,语意就相当显豁了。试看“我来到这个厂不久,就发现张主任对自己的办公条件比较关心,心里不由得有几分感激。”
⑸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造成歧义。标点在书面语中不仅表示语言的停顿,还能确切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鉴于此,标点使用不当,有时也会造成表意不明。例如:“她没有听取主任的意见,加盖‘合格肉’图章,结果造成了那次食物中毒事件。” “加盖‘合格肉’图章”可以理解成两种意思:主任让加盖,她不听;主任不让加盖,她自作主张,加盖了。消除歧义的方法很简单:要么把第一个逗号改为破折号,要么在“加盖”后面加“了”字。
三、连贯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仅要表达得清晰准确,更要连贯畅达。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要求句子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文气流畅,音调和谐,紧凑严密,逻辑性强。
⒈话题要保持统一。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统一,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畅达。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例如:今年是农历丁亥年,为我国传统的生肖年猪年。猪在十二生肖中列最末位。我们汉字的“家”,就是在“宀”下有“豕”,望文生义,只有住处养得起猪才称得上是有了家。家猪温顺老实,野猪勇往直前。“猪在十二生肖中列最末位”中话题是“猪”, “家猪温顺老实,野猪勇往直前”中话题是“猪”,而原句中却插入了一个话题“汉字的‘家’”改成“‘猪’(豕)是‘家’的一个偏旁部首,住处养得起猪才称得上是有了‘家’”
当然有时上下句用了顶真或近乎顶真的手法,虽然主语不一致,但也连贯。例如:“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那儿的景色真美!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江边”、“江面”与“江岸后面”近似顶真,语句衔接恰当。
在有的语段中,有时出现话题的转换,这就需要在话题与话题之间加上适当的过渡(词或句)。例如:“在‘9.11’事件后,前苏联设在复活岛上的细菌武器试验场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希望能够清除仍残留在岛上的大量炭疽孢子,以免被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利用。”引起世人关注的是“细菌武器试验场”,“希望清除残留……”应是“世人”或“人们”,在“希望”前加“世人”或“人们”即可。
⒉表述角度要一致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包括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贯。例如:“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里混过日子,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也是享受。”(柳青《创业史》)前一句的三个分句都从时间角度来表述,前后两句又都以“他”为表述角度,语气连贯,语意畅达。如果不注意语言表述的角度,一会儿以“我”为观察的主体,一会儿又以“他”为叙述的主体,或者一会儿说“天”,一会儿谈“地”,表述角度不断变换,就会影响语言的连贯。
⒊语境要和谐一致。
主要是指写景性的文字,要注意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这些必须和谐一致,句子才能连贯。
⒋保持合理的句序。而要使句序合理,条理清晰,句子间就必须讲究顺序。常见的句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也可以倒过来)。如:“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这一语段就是以时间顺序“日暮——夜里(有人活动)——更深人静——第二天的早晨”进行排序的。再如:“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度的汲取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发扬我国原有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才能培育出全新的人文精神。”按照由主(人文精神→我国——西方)到次(相互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该句应调整为“必须发扬我国原有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适度的汲取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协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培育出全新的人文精神。”
⒌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语音和谐,词语间能够衔接与呼应等,能使表达层次更明晰,句间关系更是紧密。具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语音和谐,即语音方面要衔接呼应。要考虑一下两个因素:①上下句字数是否相同或大体相同。如果是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常将音节少的放在前面,音节多的放在后面。②上下文是否押韵或平仄协调(一般原则是上下句平仄相对,尤其是句末一个字)。
(2)词语的衔接与呼应。比如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所以代词指代句往往在后;表明话题的词句、提出大概念的词句往往在前;上下句有时有首尾衔接语,用了顶真或近乎用了顶真;还要注意关联词语的前后呼应。
,2017年《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考点完全解读tag: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