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语意的呼应。有时候,某一内容的表达方式会受到上下文某些语句意义的制约,如果不注意这些语意的制约关系,语言的连贯性就受到影响。
(4)句式的统一。语言表达中,句式十分丰富,既有长短句,也有整散句等,句式统一,就能前呼后应,保持语脉的贯通,语势的畅达。
四、得体
⑴看准对象,掌握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说写者就不能一相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例如: “神舟五号”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记者采访公众,谈谈对此事的感想。如采访对象是中学生,就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侧重谈未来憧憬:“‘神舟五号’上天极大激发了我们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要以此为动力,好好的学习,将来做一名科学家,让我们的神舟系列遨游太空。”如采访对象是中学教师,就应突出职业的特殊性,侧重谈理想任务:“‘神舟五号’上天鼓舞了中华儿女的士气,这表明中国的科技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投身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⑵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或欢乐;或正式,或随意;或紧张繁忙,或轻松愉快,等等。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运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在悲痛的场合,应该严肃、庄重,不能尽说些无关痛痒的笑话;在欢乐的场合,应该轻松、愉快,不能尽唠叨自己的苦恼、不满,如此等等。这是交际的总体氛围对说话内容的制约,要根据具体的场合选择明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
⑶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比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庄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易懂,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
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章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例如: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如有违令者,“船货交公,人即正法”。有外商问:“什么叫‘正法’?”中国官员答:“正法就是杀头。”这一段,林则徐说的是法令,所以用的是庄严典雅的“正法”,官员是口头对话,所以用了浅显易懂的“杀头”,和各自的语体都很协调。
⑷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即使是同一内容,因不同的表达目的,在内容的取舍和侧重点等方面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同样要到电视台去应聘,假如你想应聘记者,那么在面试的时候,你就应当侧重于介绍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应变等能力。因为这几方面的能力是作为记者必须具备的。如果你要应聘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那么在面试的时候,你就应当突出自己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相貌端庄等。因为主持人既要用口语向观众传播信息,又要将个人形象展示在荧屏上,必须具备这几方面的素质。
⑸注意遣词,谦敬恰当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用一句话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犬(如犬子,称自己的儿子)、“拙”(如:拙荆,称自己的妻子;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人,称自己;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兄,称自己的哥哥)等等。
2009年《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考点完全解读:
下载地址1
tag: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