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考试说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四阶段(7—9年级)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80篇。”在评价建议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可见,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及中考文言文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四个字,即读、背、译、析。
读:在朗读、默读的基础上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在诵读中体验、领悟和积累。
背:背诵优秀文言文,主要是必背篇目。做到会背诵、会默写。
译:在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翻译。翻译浅显的文言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析: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观点和表达方式。
考点归纳
这些要求体现在中考试题上,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考点设置主要是:对有关文言实词的理解或辨析;对常见文言虚词的词义及作用的理解或辨析;对文言文语段中重要的语句,特别是对主旨句、名言警句的背诵、理解及赏析;对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理解或解释;对文言文诵读节奏的划分与把握;对文言文语段、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对文言文语段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与文言文语段相关的成语或名句的默写;与语段相关联的其他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文言文阅读考查材料主要以选段或短文形式出现,考查《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的诗文篇目以及课外选文(选段)。
题型分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型以主观试题为主,兼顾客观型试题。客观型试题主要是默写题、选择题、注音和词语解释题型,主观型题主要是翻译题、简答题等。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基本题型呈现五种形式,即①选择题;②解释题;③填空题;④简答题;⑤翻译题。
(一) 文 言 实 词
(联系语境,解释词义)
考试说明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通假字的意思。
知识归纳
1、辨析通假字
通假现象主要有两类:①以同音字借代本字。如“反”通“返”。②形似字通用。如“说”通“悦”。现行初中课文中有注释的通假字约有70个,平时多读,记牢会用,中考才会迎刃而解。
题型分析
中考文言实词试题有单项考查(读句解词)、综合考查(读文析词)两种形式。主要考查识记、解读(辨析、解释)、理解、应用等能力。近几年中考已出现将知识与能力、积累与应用加以整合命题的新题型。其命题由客观题为主走向主观题为主,由单项考查走向综合考查,由课内取材走向课外取材已成明显趋势。
复习策略及误区提醒
中考文言实词试题中,考生常见失误有两种:一是以今代古,望文生义。不少考生阅读理解差,又缺乏历史眼光和古汉语知识,解题时往往以今代古,随意答题。“夫战,勇气也”中“夫”当作“大丈夫”解,就是证明。二是脱离语境,断章取义。文言实词的古音通假、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等现象,没有具体语境,都无法断定落实,如“食”在“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通“饲”作“喂养”解。可见,脱离语境去死记硬背词语,既不科学,又难免出错。须知“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才是学好文言文的传统良方。
掌握文言实词,一靠多识记多整理,勤于积累是基础,只有掌握足够的文言实词量,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否则难过文言实词关;二靠多诵读多应用,培养语感是关键。要学会整体阅读、比较、阅读以及分析综合方法,在解读时,既能整体感知文句内容,又能具体辨析理解文言实词,这样培养语感,形成习惯,古诗文能力定能有效提高。
七—九年级常见通假字表
用字
同某字
例 句 及 出 处
解 释
邱
丘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幼时记趣》
土山
伏
服
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
信服
说
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八则》
愉快,高兴
女
汝
诲女知之乎 《〈论语〉八则》
你
止
只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只有,仅有
帖
贴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黏贴
著
着
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
遭受
陇
垄
小麦覆陇黄 《观刈麦》
土埂
曷
何
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使楚》(新编)
什么
熙
嬉
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使楚》(新编)
开玩笑
板
版
活板 《活板》
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的底子
已
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活板》
与表方位的词合用,表示界限
裁
才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
仅仅
顽
玩
我又不同你顽 《范进中举》
玩耍
坐
座
满坐寂然 《口技》
座位
直
值
直甚么,要哥哥还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值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价值
支
肢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肢体
被
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与生序》
覆盖或搭在肩背上
辨
辩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送东阳马生序》
辩论
知
智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智慧
要
邀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约请
转
啭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鸟婉转地叫
反
返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回
见
现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出现
诎
屈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弯曲
衡
横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横
困于心,衡于虑 《〈孟子〉二章》
梗塞,指不顺
有
又
为字共三十有四 《核舟记》
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畔
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背叛
適
谪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被罚流放
以
已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已经
具
俱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全,皆
属
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嘱托
徧
遍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普遍
惠
,古诗词曲文阅读理解(教师版)tag: 教师 古诗词 ,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高考诗词名句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