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学案2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2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364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三
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2,

3、以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

4、虚心: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

六、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3、终苟免(                 )而不怀仁(                 )

七、成语积累

1、居安思危:

2、恃才傲物:

3、载舟覆舟:

4、垂拱而治:

5、择善而从:

八、难句翻译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4、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不同用法及意义。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4)董之以严刑(         )

(5)则思知足以自戒(         )

(6)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

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客何负于秦哉?

A.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岂人主之子孙则不必善哉

C.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D.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

5.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6.仿写句子。要求:(1)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与上下文构成排比。

在我们人生的小河上每片帆影,每圈涟漪都与母亲息息相关,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是航行中的港湾,当你颠簸受伤时,头枕她的臂膊,给你安慰与鼓励,让你再次扬帆启航……

7.翻译下则短文,并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昔有一庵,邻于大宅①,寺僧常见沟中米饭流出,密用水淘净,蒸晒一囤。不数年而大宅缘事暴贫②;僧人即以此饭饷③之,大宅衔谢④不已。后细询,知为沟中物也,嗟悔无及。

——选自《幼学故事琼林》

注:①大宅:深宅大院。此处指广有财富的大户人家。②暴贫:突然变得穷困。③饷xiǎnɡ:用酒食款待人。④衔谢:衔,怀在心里。衔谢,即衷心感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熟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1)诤臣、文学家、政治家、人以铜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2)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奏章、奏议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

3、(1)必固其根本、必浚其泉源、必积其德义(2)克终者盖寡(3)载舟覆舟

4、(1)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德不厚则不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正反对比后,作者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反面来说,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一定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结尾处,不但照应前面(“积德义”和“德不厚”),提出了文章主旨,而且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读译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

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3、景:承天景命(大)

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

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

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

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

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

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

二、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三、一词多义

1、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

⑤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安定)

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稳,安定,形容词)

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安慰,抚慰,动词)

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舒适,形容词)

⑨安土重迁(安于,习惯于)

2、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实,形容词)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形容词)

③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真实的,形容词)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名词)

⑤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特指媒人,名词)

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据,名词)

⑦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动词)

⑧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动词)

⑨忌不自信(相信,动词)

⑩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副词)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副词)3、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寻求,动词)

4、治:

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动词,惩治)

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训练,整治,动词)

⑤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安定、太平,形容词)

5、当:

A、dāng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

②当场。   当是时。   有大石当中流。   (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

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

⑤犯法当死(动词,判断、判罪)

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连词,通“倘”,如果)

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动词)

⑧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副词)

B、dàng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作)

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

6、下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与“上”相对,等次或品级低)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在下位的人,臣民,形作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2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