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动词)
④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形作名)
⑤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谦逊待人,动词)
⑥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攻克,动词)
⑦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使放下)
⑧飞阁翔丹,下临无地(名作状,向下)
7、克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能愿动词)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攻破,动词)
③奉公克己(克制,动词)
④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动词)
8、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
9、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③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译)
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车盖,名词)
⑤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遮盖、掩盖,动词)
⑥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超过、胜过,动词)
⑦盖亦反其本矣(通“盍”(hé),怎么,何不)
10、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示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示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示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示假设)
11、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12、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语气词,表反问,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语气词,表反问,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反问,呢)
四、词类活用
1、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
2、重:人君当神器之重(形作名,重权)
3、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名作动,居……之下)
4、终:克终者盖寡(副词用作动词,坚持到底,保持到底)
5、虚: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使动用法,使……虚)
6、正: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使动用法,使……正)
7、宏: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8、乐: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意动用法,以……为乐)
9、能,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形作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①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②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纵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①古义:放纵情感。②今义:尽情)
3、以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①古义:“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②今义:认为)
4、虚心: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①古义:使心虚。②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六、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
3、终苟免(刑罚)而不怀仁(省宾语)
七、成语积累
1、居安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2、恃才傲物: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3、载舟覆舟: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4、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5、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八、难句翻译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开始做得好的实在太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4、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练习
1.B(“殷”应读“yīn”,“黜”应读“chù”)
2.A(B项是“随手”;C项是“讲信用”;D项为“诚信”;A项和例句均表示“相信”)
3.(1)动词,用,行;(2)顺接连词,可译为“来”;(3)表修饰,译为“地”;(4)介词,用;(5)连词,表目的,来;(6)介词,因。
4.A(A项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B项表反问,相当于“呢”;C项、D项也均表反问,相当于“呢”)
5.B(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四个选项,虽都用了“像踩在棉花上似的”,但各自的情境不同,很显然,B项“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是不合事理的,“踩在棉花上”是难以“轻快”的,与前面的“猛冲”也不相吻合。)
6.(1)母亲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当你迷失方向时,那灯光为你照亮前行的路。(2)母亲是荒寂中一朵亮丽的鲜花,当你惆怅忧伤时,那沁人心脾的清香,会使你的心灵享有舒适安详。
7.从前有一座寺庙,靠近一个有钱人家的大院。庙里面的和尚经常看到大院的水沟里有米饭流出来。他不声不响地用水把流出来的米饭冲洗干净,蒸后晒干,逐渐积攒了满满一囤。过了几年,大户人家遇上了祸事,突然变得贫困不堪。这时,和尚就把干饭送给他们吃。大户人家对他感恩不尽。大户人家经过仔细询问,知道了是他们当年倒入水沟里流出的米饭,不禁连声叹息,深感后悔莫及。
这则故事是劝诫人们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也应注意俭省节约,它形象地说明了居安思危,积谷防歉的道理。
tag: , 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中语文必修三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