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生物教学设计高一生物教学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水分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水分 教学设计

11-07 14:56:20   浏览次数:286  栏目:高一生物教学设计
标签:高一生物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水分 教学设计,

一、课程描述

(一)教材分析

本模块教材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展开的,从前到后依次讲述它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的。本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本节改变了以往教材的呈现方式,没有把水分放在代谢一章里,也没有先讲植物的渗透作用,而是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水分子是顺着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其中,水分的跨膜运输含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水分进出细胞是顺相对浓度梯度的。

2、教学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尝试提出问题。

(三)三维目标

1、知识方面:描述半透膜的特征;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理解水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

2、能力方面: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十分接近生活, 因此采用“过程式的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以“问题探讨(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为切入点,并通过实验、板图及多媒体手段突破难点之一(漏斗内的液面上升原因),为学生更好的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做好铺垫;以生活中相关现象和科学家们的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作出假设,并根据所做的假设来设计实验,考虑实验操作的具体细节(材料、试剂、用具的选择,操作步骤,结果预期,设计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主要手段:电脑多媒体和传统媒体。

(六)教学方法:学生实验观察、讨论与教师讲述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七)教学时间: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个系统的边界是什么?

问题2:由于边界的存在,进而将细胞与外界物质分隔,这种分隔是不是意味着细胞需要的物质不能进来,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出去,为什么?

问题3:从“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切入,设疑并引入新课:细胞膜是怎样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今天,我们以水分为例,共同探讨水分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水分

(二)探索新知

1、“问题探讨”: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

(1)演示实验:一滴红墨水滴入到清水中,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并回答。

(2)提出探究问题:如果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半透膜隔开,结果又会怎样?

教师说明半透膜的特性。

在此基础上,播放兴趣小组亲自实验过程录像,并由其中一同学作代表汇报实验情况,其他同学边观看边听汇报:烧杯中是清水,漏斗内是30%的蔗糖溶液,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鸡蛋壳膜(半透膜)隔开,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静置2 h后,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设计意图:由兴趣小组亲自实验,增加可信度,而且这种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恰恰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组讨论: 为什么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

小组代表发言。


www.lexue88.com 教师点评:给学生适当的鼓励。

多媒体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向哪些方向移动,总体向哪一个方向移动?

(3)引导学生分析并认识到:

①蔗糖分子不能自由通过半透膜而水分子可以。

②两侧的水分子都在运动。

③由于单位体积内,清水中的水分子数量多,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量少,所以在单位时间内,由烧杯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由漏斗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的水分子数量。

④总体的扩散方向为水分子由烧杯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因此漏斗管内的液面上升。

⑤总结:水分子从数量多的一侧向水分子数量少的一侧扩散,也就是说:水分子是顺着相对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这种现象称为渗透作用。这个装置叫渗透装置。

学生思考:漏斗内的液面是否无限升高?

教师引导:开始时,水分子从数量多的一侧向水分子数量少的一侧渗透的趋势(压力),大于水分子从数量少的一侧向水分子数量多的一侧渗透的趋势(压力)当漏斗内的液面逐渐升高,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量逐渐增多,这是两侧压力几乎相等,水分子的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漏斗内液面不再上升。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同时,给学生适当的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两个问题,总结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需的条件有哪些?

①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②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师生共同总结: 要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及友好的合作精神。]

[1] [2] [3]  下一页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水分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水分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高一生物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生物教学设计 -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