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通俗音乐文化。开拓视野,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 2)过程与方法:
以聆听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并运用探究、比较、合作等方法学习。
( 3)知识与技能:
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熟悉、了解经典歌曲,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
( 1)介绍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
( 2)赏析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思念》。
[教学难点]
( 1)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对通俗音乐的了解和鉴赏水平。
(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课时]一课时
[教学道具]电脑、幻灯机、电子琴、钢琴、吉他、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1、《在那遥远的地方》
收录于台湾流行歌手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专辑,全新的“ Chinked-Out”曲风,与流行乐坛的“东方嘻哈风”互相呼应。从这张专辑开始,王力宏向中国元素全面取材进行创作。像这首半原创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它的伴奏音乐还加入了蒙古族特殊的“呼麦”片段。歌曲A段以说唱方式演唱,B段则在R&B的节奏下,将西部歌王王洛宾所创作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直接加入到歌曲中,用通俗唱法演唱。
2、《思念》
作于 1987年。198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后,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成为我国通俗歌曲创作中的成功之作。歌曲表达了人生离合带来的失落和哀怨,借偶然飞临窗口的蝴蝶引出“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了,直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的惆怅。歌曲为两段体,A段为分解和弦式的旋律,在较低的隐去娓娓道出油然而生的思念之情;B段以离调的手法引向高音区,跳跃跌宕,带有呼喊性的歌唱表达了无可奈何的哀怨“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这种开始低吟,继而高唱,然后在延长的高音上结束,是常见的通俗歌曲的写法。
词、曲作家介绍
1、谷建芬(1935--)女作曲家,山东人。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现在中央歌舞团工作。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创作了许多为青年人喜爱的歌曲。代表作品有《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歌声与微笑》、《思念》等。
2、乔羽(1927--)词作家、剧作家、音乐文学理论家,山东济宁人,1946年入晋察鲁豫边区大学学习。毕业后任职于华北大学三部戏剧创作室,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职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文化部剧本创作室、中国歌剧舞剧剧院。主要歌词作品有:《我的祖国》、《祖国颂》、《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等。曾参与音乐史诗《东方红》的创作。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刘三姐》等。
音乐知识
1、通俗音乐概述
通俗音乐,一般指结构短小、轻松活泼、通俗易懂的声乐或器乐作品。它与精心创作、经过长期历史检验而成为传世经典的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不同,许多都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而流行或消逝。其中更有不少商业化的、格调低下的庸俗作品。
2、通俗音乐的特点
( 1)内容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以爱情主题居多,也有表现理想、反映社会矛盾、揭露黑暗面的。
( 2)强调娱乐性,风格多样化,大多轻松或狂热,并且有一定的舞蹈性。
( 3)结构短小,表演即兴性强,旋律易于记忆、学习。
( 4)节奏鲜明、强烈,多采用固定节拍和固定节奏。
( 5)和声手法简明、朴实。
( 6)乐队编制精悍,配器力求发挥不同乐器的特色,电子技术的使用使音色更为丰富。
( 7)歌唱方法多样,但以强调人的自然音色为主。吐字清晰、情感真切、风格多样。
( 8)表演时多与形体动作相结合。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与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片段:王力宏2006台北小巨蛋“盖世英雄演唱会”序幕。
2、回顾乡土音乐知识,请学生演唱南音《直入花园》片断。
3、师生交流,引出课题,介绍世界音乐的分类情况。
营造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教学内容做准备。
让学生分辨清楚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通俗音乐四个音乐种类,
新课教学
一、体裁知识
二、歌曲赏析
(一)整体介绍
(二)师生交流,归纳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
1、旋律
2、表演
3、节奏(教师用电子琴示范几组鼓点节奏)
4、乐队
( 1)带着问题欣赏乐队SOLO片段,问题:片段中出现了哪些常见的乐队乐器?
( 2)简要介绍电声乐器、和音、DJ音乐。
( 3)请一位学生介绍电吉他,并表演。
5、通过多个音频片段对比、介绍通俗唱法、嗓音特色。
6、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对比
( 1)古典音乐“精华”
( 2)通俗音乐“糟粕”:歌词取材、社会影响与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