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看来,同学们在生活中认识了不少植物的种子。
【设计目的: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先从辨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开始激发学生对种子的探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师:(郑重地)现在,老师要发给大家一颗种子,一颗菜豆种子。每俩人一粒也就是每桌一粒,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颗种子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一些发现,然后把自己的发现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表1“我的发现”里面。
发放种子(被虫蛀过的种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交流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师:好,同学们停下来。看上大屏幕,(点击出示这些种子图片)老师发给大家的种子是这个样子吗?
生:是。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一些发现,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好,这位男生。
生:我发现这些种子的皮有点白,而且是有些皱皱的样子。
师:这位同学是从种子的颜色上去观察的,做得很好。请坐。还有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一些发现?好,那位女同学。
生:我发现这些种子上有几个小洞。
师:(纠正地)是小孔。这位女同学观察得很细致,她发现了这些种子上有小孔。同学们,是这样的吗?
生:是。
师:和这两位同学有着共同发现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都举了手。
师:好,看来同学们都有了共同的发现。我们来看看这些种子,它们有一个最大的特征,那就是它们身上都有几个小孔。这说明了它们都被什么蛀过了?
生:虫子。
师:对,同学们,它们都是被虫蛀过的种子(点击图片,出现“被虫蛀过的种子”字样),这就是这些种子的共同特征之一——被虫蛀过了。这些种子已经变得残缺、不完整了。
师:老师现在又发给大家另一颗菜豆种子,也是每俩人一粒,请同学们细致地观察,这颗种子又有什么特点?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把发现结果记录在表格2“我的发现”里面。
发放种子(未被虫蛀过的种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交流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师:好,同学们停下来。(点击出现这些种子图片)这是老师发给大家的这些种子的样子。
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师:那位男生。
生:我发现这些种子的皮很光滑,这些种子都很完整。
师:这位同学发现的目光很有深度。很好,还有哪位同学要说说自己的发现?那位女生。
生:我发现这些菜豆种子都没有被虫蛀过。
师:这位女生很细心,她注意到了这些菜豆都没有被虫蛀过。
师:同学们,这些种子没有被虫蛀过,它们是很完整的。这就是它们的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没有被虫蛀过(点击图片,出现“未被虫蛀过的种子”字样)。
【设计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师:同学们,我们观察了两种菜豆种子(点击出现两种菜豆种子的合成图片)。
通过这两种豆种子进行对比(点击图片,出现“对比”字样),我们很容易看出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这些种子被虫蛀过,已经变得残缺、不完整了;而这些种子没有被虫蛀过,还是很完整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科学的简单推测(点击图片,出现“推测”):哪些种子能发芽?为什么(点击图片,提出问题)?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把自己的推测记录在表格3“我的推测”里面。(稍等片刻)好,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种子》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