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理念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一些植物的种子,但对于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还是不甚明了。在本课中根据科学课程的“任务驱动”新理念和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先从辨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开始激发学生对种子的探究兴趣;然后设计了被虫蛀过的种子和比较完整的种子的对比观察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但并没有认真思考的现象入手,得到一个科学的推测: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经过科学严谨的对比,学生会发现没有被虫蛀过的种子能发芽和种子的结构完整与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这样活动内容就自然地进入到观察种子的基本结构上来。植物学家早已对种子的胚的各部分命名,教师只需一一介绍即可,而学生在小学阶段也仅记住种子的基本结构是由种皮和胚构成及种子的胚是由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构成即可。根据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应该灵活地使用教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因此,在本课上对教材作了一个改动调整。即把被虫蛀的种子和未被虫蛀的种子的萌发实验活动放在了课后进行探究,而改为一个科学的对比推测活动(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得到了科学的推论(一颗胚完整的种子能发芽)。这个科学推测活动在课堂上是很容易操作的,而这个科学的推论在课后也容易得到验证,从而进一步体现出了“任务驱动”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一些条件(内部条件)。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从对比活动中领悟到种子结构的完整与萌发有着密切的联系。
2、能从活动中推论出种子发芽的内部条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来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2、了解种子萌发的相关知识,初步体会植物的一些奥秘。
教学实录过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我们在平时见到的一些植物,比方说花草树木,它们大部分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板书:种子)。现在,我们来学习关于种子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你能说出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种子吗?(出示种子幻灯图片。)
师:大家一起来说,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生:香瓜子。
师:(略露惊讶神情)同学们,老师问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生:向日葵的种子。
师:(欣赏地)对,同学们,我们在一些包装袋子上一定看见过对这些种子的命名。可是,称呼它们为“香瓜子”是不准确的,它们的名称是葵花子(点击出现“葵花子”),因为它们是向日葵的种子。
师:(点击出现花生仁图片)这些呢?
生:花生的种子。
师:(微笑着)我们太熟悉它了,炒熟了的话,香喷喷的花生仁(点击出现“花生仁”)。
师:(点击出现黄豆仁图片)这些呢?
生:黄豆。
师:好,我们来看下一张(点击出现绿豆图片)。
生:绿豆。
师:(笑着)是啊,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吃清补凉时可不能缺少它的。
师:我们现在要看到的这种植物的种子,我们同样很熟悉它,因为我们平时在水果摊上看见
过这种植物的果实(点击出现龙眼的种子图片)。
师:大家一起说,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生:龙眼。
,《种子》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