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水》教学思考(研究课)
今天上了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清澈的湖水》一课,上完之后,觉得在教学设想,课堂教学等方面有感可发。
我一向比较重视语文的课堂导入,我觉得导入如果安排合理、巧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引导学生继续学习甚至对课文某些内容的理解都是很有帮助的。导入的方法根据需要或老师爱好的不同有许多可选的方式,比如:猜谜语、讲故事、音乐欣赏、游戏、质疑……因为今天的课文主题和环境保护有关,所以我选择了一张体现山清水秀的风景图片,意在让学生通过欣赏,激起对美景的向往,激起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但在让学生描述图片内容时,学生说的还不够具体,他们只能说出:蓝天、湖水、山峰这样简单的词语,却不知道为之加上合适的修饰性词语,未免遗憾。
因为是第一课时,字词应该是重点,所以我安排了较多的时间去解决学生的字词问题。先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再出示单个生字,是出于考虑到学生识字的特点,把生字组成词语通过读词语来识字会比认单个生字更容易,更有效,故此,由易而难。在字词认读这一环节中,我觉得在难读、易错字教学上花的时间较多,目的在于能在课堂上就把字词这种最基础的内容落实下去,以免在日后的作业或朗读中屡屡犯错而不易改正。但教学中忽略了低年级学生适于以丰富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有更高的兴致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这堂课的字词教学,显然缺乏方式的多样性,比如,常用的开小火车、摘果子游戏、捡贝壳等都没有采用。
在阅读教学环节,因为考虑到字词教学需要花的时间会比较多,阅读理解的内容就安排得相对少一些。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很清晰,前半部分主要是描写有趣、优美的景色及人物舒畅、愉快的心情,后半部分则表现环境的被破坏及人物心理的变化。因此,我就把阅读内容安排到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那些美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又不会因为课文没上完而显得支离破碎。在学习这三个自然段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名词性的词语搭配,一个是比喻句的练习。词语搭配,在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是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它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并且提高说话的准确性,所以这样的练习应该多安排一些,并且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去想、去说、去发挥,而不可仅限于课本上的少得可怜的几个词语。同样,不仅在小学,甚至在汉语言学习的全部阶段,比喻、拟人这样的修辞手法都显得举足轻重,它能让语文学习者体会到汉语的神奇,体会语言的美妙,体会语文的如花香,如酒醇。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到“……像……”“……仿佛……”的想象天地中去,去模仿,去创造,去闪现智慧。但今天的课中,由于时间关系,还没有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也没有该他们更多的时间说出更好的句子。另外,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学生读的机会还是有所欠缺,特别是描写景色优美的语句读得太少,而且,读的方式也比较单调,只采用了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几种最常见的方式,特别是第三自然段,学生几乎没有好好地、完整地读过。
写字指导,在平时,我就十分重视,从一年级的一笔一划,每字必教,到后来教重点笔画,重点字。因为这一课要写的八个字当中,其他六个都是左右结构的,我想把他们放在第二课时一起教,所以这节课就只教学“失”“觉”两个字,口头扩词,讲容易错的笔画,都是平时一直在做的。但学生练字后没有及时展示、评价,这成为本堂课的又一个遗憾。
,《清澈的湖水》教学思考(研究课)
tag: 教学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