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工业北路小学 张曼迪
9月28日下午,我参加了历城区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执教了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称赞》。在仅仅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认真备课,反复修改,从而使自己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从中得到了锻炼、有了提高,而且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下面反思本课教学情况如下: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
教材是教学之本,要上好一节课,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对课文中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都要做细细地揣摩,虽然我们在讲课中对学生不进行字词句的繁琐分析,但我们老师在备课中要做到句句落实、字字落实,这也是我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基础。
在备课前几两,我参考了语文新课标的教案设计,但总体感觉教学设计上线条粗、缺乏创新,最重要的是不符合自己的特点及教学风格。后来几天,我决心走出‘教案’的框框,以自己的特点及性格来创作符合自己实际的设计。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首先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设计多种有趣地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深入教材,尽心地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使每一环节的过渡力求顺畅而不生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文中角色入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文兴趣。
我以“给同学带来两个小伙伴和大家交朋友”的形式,引出了文中的两个小动物,在跟小刺猬的打招呼、介绍小獾的过程中,拉进了文中小动物和学生的距离,并渗透了对“刺猬”两个生字的认读,也让学生注意到了“獾”这个不常见字的读音。
2、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在情景中认读生字词
以小獾和小刺猬给大家带来礼物引出生字词,使学生从读准字音到识记字形能饶有兴趣的记忆,无论是读词还是认字不平均用力,而是有重点地读易读错的词,记较难记的字。如‘糙’字,不但在识字中出现,在学习课文中也加注拼音及词语的形式再次出现,巩固了这个容易读错的字,也理解了‘粗糙’一词的意思。
还注意到了词和实物的联系,并区分了板凳和椅子的不同,其教学目的:1)把生词和形象直观的图像结合,加强对字词的识记;学生发现了‘板与椅’都有木字旁,强化了对偏旁的理解。2)比较它们的不同也为后面学生理解小獾为什么送给小刺猬一把椅子,进一步体会称赞的作用,并做好了铺垫。
3、抓重点句、在情景对话中理解课文
讲读课文分为了两部分。
1-4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围绕重点句“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这句话开展教学。分三个层次设计了学习过程:(1)先让观察三个小板凳,先知道它制作的很粗糙(2)让学生再深入地观察、比较体会到“一个比一个好”,从而了解小獾制做小板凳时的用心和认真。(3)进一步体会小刺猬的称赞,我是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表演进行的:通过表演再现故事的情景,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最后体验到小刺猬是发自内心的来称赞小獾的,最后把这种体会落实到有感情地朗读中。
5-1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其中包括小刺猬和小獾的两次对话。
这部分教学老师采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在情景对话中揣摩两个小伙伴的内心活动,从而了解到称赞所带给小獾的自信和力量。根据课堂容量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我把第二部分内容的指导学生的朗读练习放到第二课时来进行(以略读为主)。
4.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使用是我的强项,做为今年省级电教论文一等奖及省级课件三等奖(、市一等奖)的获得者,我在运用课件上更加熟练与有创意。因为时间短,我只好选择了powerporint这种简单、制作速度快的软件。但无论是图片及动画的选择,都是围绕本课进行,音乐也是根据清晨、傍晚的意境有针对性选择的…..;识字是本课重点,课件的作用发挥到极点:小刺猬、小獾动画出现,魔术师有魔术表演等等,引来学生一阵阵地欢呼,看:在抢答魔术师手中的卡片时,他们多热烈啊,生怕自己落到后面。当魔术师提出你敢不敢读句子时,孩子们自信地答,‘没问题!’哈哈,我都没想到,学生的学习能不快乐吗?
基于以上的认真准备,所以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课基本上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一张张愉快地小脸,一双双高举的小手……,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到教学的快乐,也使我深深感受到没有深入挖掘教材作基础,就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也就不会有合理、出彩的教学设计。
二、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和学生走到一起
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备课时不要忘了深入地想一想,学生在课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课上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这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来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去聆听学生的心声,课堂中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在课堂中要想和学生走到一起,首先我们要入情入境,自己先走进教材,并用自身丰富的口语和适当的肢体语言带动学生,也让学生在一种情境中自主学习。在讲课时,力求使口头的语言表达生动、丰富,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时,自己先进入情境,在课堂中关注学生,不能够给人走教案的感觉。看过这节课的老师都有这种感受:在音乐声里,学生听着配乐,随着老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不由自主地进入每个环节中了。
如:结束时,我送给孩子们一首‘赞美’诗,在音乐声中,本来我是自己读的,但孩子们却都忍不住跟着大声读起来,看到这个情景,我很感动,我真的被孩子们感动了。……
三、课堂中的灵活处理
课堂中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而且每一位学生又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个体,再完美的教学设计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时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老师机智处理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一方面,老师在备课中备学生。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发现孩子们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多考虑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如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就应该考虑到学生如果答不上来该如何引导等。本课就出现了我提出的问题,孩子们没太理解的问题。(采访小刺猬一段)
这让我意识到,无论上什么课,需要我们把课备“细”。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需要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的感悟,不断的积淀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仅有一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新老师,我对能参与这次活动感到十分的荣幸,也感到了很大的压力。这节课虽然凝结了个人的智慧和心血,但是同样也离不开同事们的鼓励与帮助:如,学校张校长给与了我太多的帮助指导;另外,我校其它老师如袁秀红老师、腾秀英老师对这节课某些环节上给予批评及指正。学校英语、数学组的老师们在我讲课前,发来了一条条短信,给我打气。这些如同志、朋友般的信任和鼓励给了我莫大的动力,因此才有了课堂上40分钟的激情与活力。同时,个人还吸取了以往讲课的一些经验及教训,如上半年五月,我校组织的专题研讨活动中,教研室的孙老师对我的《两只小狮子》提出了宝贵意见,尤其是识字环节让我受益非浅:我知道了如何针对低年级段的孩子实施有效地教学,而本课最大的成功也是识字教学,孩子能够借助拼音独立练习,在熟练地基础上离开拼音进行认读……。
本课的教学,也让自己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认真备课的过程就是我对新课程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过程,我组织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体会和感受才是最珍贵的。不求任何事都完成的尽善尽美,但一定要尽心尽力,把握住每次机会,倾其全力去付出,这就是我讲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有播种就会希望,有探索才能有创新。新理念走进课堂,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改革充满着探索、创新和机遇,给与了我们更多的创造和发展的空间,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大胆实践,珍惜每次展示、锻炼的机会,在各种挑战中,磨练自我,让自己尽快的成长、成熟。
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在采访小刺猬时的问题,提的不明确,因此使回答也出现了答不对题的情况;表演的掌握上还要多加考虑,这次表演的次数有点多,学生感受到、理解了就已经可以了;朗读的指导再加强一些,效果将更好!
当我反思这节课的时候,我是如此的喜悦与快乐。因为自己一直在努力着。我坚信,在新课程实施的道路上,只要有心、用心,就一定会有所获得。这次活动的参与使我获得了成长,也使我在其中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今后我还要以此为起点,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组织、驾驭课堂的能力,朝着更好的目标前进。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此文转载于网络
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219210&blogid=44837
,执教《称赞》一课后的反思
tag: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