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会认七个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会正确书写“丹 艺 陈 涛”四个生字。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4、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并编成儿童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我知道有很多小朋友喜欢画画,你喜欢画什么呢?
2、今天,朱老师特意请来三位和你们一样喜欢画画的小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谁会读他们的
名字?(出示:宋涛 陈丹 赵小艺)
A、带拼音读
B、咱们来写一写他们名字中带的字吧!(书空)
C、去掉拼音读名字。
3、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将会做一件神奇的事——画风。(课件出示:画风)听说他们想画风,
你有什么要问的吗?(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你们为什么要画风?你们画出来的风是怎么
样的?等)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是呀,风看不见,摸不着,这些孩子究竟怎么画风呢?有一位叔叔把他们画风的事
儿给写下来了,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好好读读课文,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或问同学
解决,看谁先把课文读通顺。
(1)指名分段朗读(重点评价字音是否准确、是否通顺、流利)随机学“显”
(2)小朋友,风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这三个小朋友画出来了吗?嗯,我呀把他们的画都拿来
了,(课件出示三幅图)可是我把画和小作者给搞不清楚了,你们能帮我分分清吗?(如果你
现在也不知道赶紧再读读课文,待会儿告诉我。)出示三幅画连线
三、细读课文,感悟怎样画风
过渡:(师指着画)风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这些聪明的孩子还是把他们画出来了。请你们默读
课文,找找哪些句子是在写这几个小朋友怎么画风的,你把它划出来读一读。
交流: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呀?谁已经找到了,读给大家听一听。
1、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
飘着。
A、 赵小艺怎么画风的?从哪个地方看出有风?
B、 指导朗读:是的,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感受得到。聪明的赵小艺用飘动的旗子
告诉我们有风。当她想出这样一个画风的办法时是什么心情呢?谁能把他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C、老师把赵小艺画风的过程编了一节儿童诗,谁来读一读?出示:
赵小艺会画风
她画了一根旗杆
旗子在空中飘着
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指名读——齐读
2、 赵小艺用在空中飘着的旗子画出了风。在她的启发下,陈丹也很快画出了风,陈丹又是怎
么画的呢?谁来读一读?
交流出示: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指导朗读:读出“喜悦”之情。
你从哪里看出了有风?(是风把小树吹弯的)
你能像刚刚老师这样把陈丹怎样画风的也编成一节儿童诗吗?
出示:
陈丹会画风
他画了
风藏在
指名说、齐读
3、过渡:陈丹也很聪明,画了弯弯的小树,让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看到陈丹也动脑筋画出
了风,宋涛和赵小艺都不甘示弱呢,读: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
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现在老师也想让你们动脑筋把宋涛和第二次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用儿童诗的形式写下来。你可
以选择一个来写
宋涛会画风,
他画了( ),
风藏在( )。
赵小艺会画风,
她画了( ),
风藏在( )。
学生动手写,教师巡视
指名交流。
4、指导学生用诗的形式画风。
小结:风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这三个好朋友却都能画出来,这是为什么呀?(因为他们善于
动脑筋)
你能像他们那样动动脑筋画出风吗?还能怎么画?(指名说)
把你怎么画风的,用儿童诗的形式写下来。
交流:
四、总结
孩子们,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我们通过他和其他事物的联系,动动脑筋用各种办法画出
了风,真是了不起。你们不仅是小画家,还是小诗人,最后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声来结束这堂
课吧!
齐读《画风》诗:
赵小艺会画风
她画了一根旗杆
旗子在空中飘着
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陈丹会画风
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宋涛会画风
她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赵小艺还会画风
她画了一个拿风车的男孩
风车呼呼地转
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我也会画风
………………
,《画风》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tag: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