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学生发言略)
(二)无法预约、个性闪亮点:
生(犹豫地、怯生生地)老师,在老家,我看见田里都是有水的,禾苗都长在水田里。可书中插图那田黄黄的,像是沙地,没有水。
师(一怔,疑惑地,自言自语地)书中的插图会不会有问题呢?
师(反应过来,动情地):你这样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真值得大家学习。
[一石激起千层浪。片刻沉默之后,课堂上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
生:对,没有水,禾苗肯定长不了,会旱死的。
生:禾苗是几株捏在一起插下去的,不是单株单株插的,再说,旱地怎么插秧啊?
生:水田里,一株株的禾苗是横成行的,竖成行的,十分整齐,不像图上那样杂乱无章的。
生:我看见过稻田里劳动的人都是卷起裤腿,挽起袖子的,从没见过穿着布鞋、袜子下田劳动的。
生:我看图上画的不像禾苗,倒像玉米苗。(生笑)
师:(被孩子们细致和挑战的勇气所折服):看来,这幅插图还真有修改的必要了。
生:不,老师,不仅仅是图不对,课文也不对。
师(有了经验,为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故作吃惊地)课文有什么不对?大家找一找。
[课堂上又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场面。]
生:“一棵一棵”用得不对,禾苗应叫“一株一株”。
生:既然是禾苗,它一定还很小,即使向上拔,也只能高一点儿,高不了一大截。
生:对,水田里都是烂泥,拔高了还会回陷不少,高不了一大截。
生:再说,如果是水田,拔一下,禾苗是不会枯死的。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既然图文存在这么多“毛病”,总不能让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下去吧?我们何不动手修改修改呢?并试着给编辑老师提提建议吧!
生:(乐而激动)老师,我们马上开工吧!
[看着自己的学生那种忘我自信的样子,欣赏着他们不凡的学习成果,我写意而欣慰地笑了。]
二、解读、反思
(一)让语感走向深刻
能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是重要的言语感悟能力。培养这能力是语感训练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从言语中体会深刻内涵,从深刻内涵中赏析语言,不仅可以在促进认识深化的过程中促进言语感悟力的发展,而且能在发展言语感悟力的过程中推动认识能力的发展。
一次,老舍先生给齐白石出了一个《蛙声十里出山泉》的题目,请他老人家依题作画。白石老人只以极简括的笔墨勾出山溪和顺溪水游出的一群小蝌蚪,却没有画青蛙。然而,这却是一副意蕴深远的经典之作,如果欣赏者具有相当的洞察力,那此画在他眼前所展示的形象岂止是“蛙声十里”呢?
小语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是作者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佳作,不少课文都可比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的题画。教者的重要任务,就在于引领学生从画中走向画外,从言语的表层走向言语的深层。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言语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
tag: 教学 课堂 原生态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