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浅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双镜效应

浅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双镜效应

11-07 15:34:22   浏览次数:833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浅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双镜效应,

浅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双镜效应
曾读过诗佛王维的多首佳作,无不感叹其佛性。笔者在教学此诗时,掩书后思,愈嚼其中深味,不忍罢手。
清人沈德潜以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后两句“即陟岵诗意”。的确,二者在表现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诗经·魏风·陟岵》末章曰:“陟彼高冈,瞻彼兄兮。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梦想亲人,转而明示亲人也想念自己。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是很容易被人们认同的。笔者认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中,或隐或明都有这种“双镜”效应。所谓“双镜”效应,即两镜相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亦谓我之所思,便是君之所想。此诗中的双镜,一为王维,一为维之亲人。
全诗以“忆”为题,忆者何人?所忆者谁?阅者就诗面解之,单指诗人忆兄弟,其实不然。诗人离乡,乡愁亦随。而游子外求仕途,亲人更添牵挂。此处之“忆”,既是王维怀乡,又是家人担忧的心情写照。难能可贵的是,诗人何尝不知亲人的担忧,而亲人又怎能不晓王维的孤独不易。这种双方感同身受的心境体味,正可借一个“忆”字了得。这或许还有些牵强,但诗中有迹可寻。

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是身处“异乡”而产生的不适和生疏清冷,让诗人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是不属于这里的“异客”,为“独”字做了最好的注解。就在这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了王维那孤孑身影。而此处的“异乡”、“异客”都是相对于家乡、家人而言的。这种对比,是诗人在向亲人倾诉,而且他也相信,亲人正在倾听,借以排遣心中的忧思。亲人间彼此的挂念,总在朝夕中萦绕不去。不仅是诗人在佳节思乡心切,亲人团聚有缺,不也印证了亲人“倍思”诗人的心境么?所以,这种人人心中皆有,言中却无的感受,更清晰地表达出双方在情感上的共鸣和互动。

诗中末尾两句,以“遥知”转换空间,将诗人在异乡的倾诉切换为对家乡画面的渲染。兄弟重阳登高、头插茱萸的景象,借“遥知”拉近到眼前。可由于山水的阻隔,巧妙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和落寞。“天涯共此时”,“应怜人两地”,此时兄弟不正在登高遥盼诗人么?“遍插茱萸少一人”再次让角色互换,既写“我”思人,又写人思“我”。在王维看来,这样的思念是双向性的。诗文的跌宕正是通过空间、角色的挪移,让人们体会到亲人之间的心有灵犀的情感牵挂。在这里,我们不能停留在对诗人表达手法的分析上,这恰恰是诗人根源于相互间感情真实流露的生活体验。现实中,或许你我都曾有过这样的心境。

写到这里,让笔者想起卞之琳《断章》中的一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看风景,风景就是你。这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我也思念,你也思念”,是如出一辙的“双镜”效应,都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思,并将永远吟唱下去。(qinglan原创)
 
 

,浅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双镜效应

《浅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双镜效应》相关文章

tag: 忆山东兄弟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