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美 抓住美 感悟美:评高琴老师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海宁市紫微小学 许晗峰
高琴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名篇。课文通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现了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喜读爱读想读。高老师的课堂教学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使用了新的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理念
一、激情导入,走近“美”。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写景的文章在教学时更应注意这一点。高老师在教学时,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特别注重前五分钟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接触文本的内容,走近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一开始,高老师通过欣赏精心挑选的几张图片,交流各自所了解的小兴安岭,让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了比较完整和丰富的认识,然后顺着刚才大家交流的信息和欣赏的图片,初步阅读课文的总起段。在此基础上,高老师才让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这样的导入,这样的情景设计,目的就是蓄势待发,厚积薄发,让学生从向往中产生了浓厚的阅读欲望,以便更快更好地走入课文,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与文章融为一体,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品词品句,抓住“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也特别重要,就像人身上流动的的血液,贯穿全文。高老师在教学时,通过词语的比较,既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又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把这些新鲜的血液输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感悟时,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三、读写结合,感悟“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
高老师创设了美的情景,美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在教学中,高老师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
(1)读中看景,圈出你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
(2)读中悟境,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老师不失时机地出示了相关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完后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3)读写结合,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体会小兴安岭的勃勃生机。学生读过小鹿一句后,仿照课文的句子,想象其它小动物还会怎么样。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写中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感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通过“读、悟—仿写—读、悟”,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在积极的情感中潜移默化地熏陶语言,我想这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之一。
四、值得探讨的地方:
文中有些词句还是应该再仔细品读一下,如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老师可以故意把“抽”字误打成了“长”,让学生去发现并纠正老师的错误,老师可以和学生商讨可不可以不改,这样学生就会去辩词比较了。或许有的说:“抽出要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有的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
让学生仿写句子,最好先发散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多提供些素材,尤其是想象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在干什么的时候,最好能提供点图片或视频之类的,给学生一个梯子,他们就可以攀登揽月了。
,走近美 抓住美 感悟美:评高琴老师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tag: 小兴安岭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