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辩论-- 学习《风筝》一课教后感
刚刚下课,内心还无法平静,上节课讲的是《风筝》一课。本课是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篇小文,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既写了“我们”做风筝时的美好憧憬,放风筝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风筝飞走了时伤心、难过的心情。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孩子们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当讲到风筝飞走,孩子们伤心、难过这一段时,我让同学们找到能够具体表现孩子们伤心的词句,同学们一下子就找到了。“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都哭了、垂头丧气”通过这些词,同学们进一步体会了那些小伙伴找不到风筝时的伤心、难过。并通过读表达了作者以及自己的感受。
这时,张宏宇又高高地举起手来,站起来后,他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觉得,风筝丢了,小伙伴们应该是先找,找不到才哭的,不应该是先哭然后再去找。”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便又有无数双小手举了起来,刘育博说:“我认为,风筝丢了,孩子们应该是边找边哭地。”刘普尔说:“我认为,孩子们的风筝丢了,不能是乐呵呵地找,东西丢了一定会哭的。”吴嘉祺说:“我认为风筝丢了,孩子们很惊讶,大惊失色了,怎么有时间哭呢?还不赶紧去找风筝?风筝真的飞走了,他们才哭的。”刘靖萱急得不得了,她站起来说:“我觉得作者的文章中有问题,他应该写后来风筝找到了,孩子们高兴得哭了。”
看着孩子们激烈地争论,我高兴极了,虽然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也很可能有失偏颇,但是他们拥有了敏锐的观察力,会积极的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语言表达很完整,通顺流利。在同学面前发表见解不卑不亢。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也是我正在努力培养的。
,激烈的辩论-- 学习《风筝》一课教后感
tag: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