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及反思
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从上幼儿园有的甚至更小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有的很快便忘记了。我认为,到了小学中年级,教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古诗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汲取我国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9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下面是我结合这首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片段进行的一些反思。
1、通过导入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采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联系生活,创设富有儿童趣味的语言和场景,激发孩子们求知欲望。利用生活的场景,来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效果可以大大增加。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时,让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再用了生活导入课堂的方法,我问:“还记得你们刚上幼儿园时第一天的情景吗?”孩子们回忆,自由发表意见。有的说:“那天我哭着鼻子,死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不让他们离开。”有的说:“上课时我常想着爸爸妈妈。”然后进一步问:“当中秋节到来时如果你一个人远在他乡你思念你的爸爸妈妈吗?你都想了他们什么?”引导孩子们表演,说话。最后,引入课文内容:“书上有一位古代诗人名字叫王维,他远离家乡,在重阳节的那天他也思念家中的亲人,你们去读一读好吗?”有了前面的练习,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成是王维的角色,把自己融入到文本的内容中去体验、感悟,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学习的主人。
[反思: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知都是有差异的,所以一开始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谈体会,再引出所要学习的古诗,激发了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领会诗意
在新课程的体系下,阅读教学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的朗读、感悟,不过分强调逐字逐句的讲解分析,而是在反复吟诵、朗读、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的基础上,把文本内容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时,我就觉得不必给三年级的孩子讲如何思念家乡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欢度佳节是怎样思念家乡亲人的”这个问题,引导孩子们去读书体会,逐步培养孩子读出神,读出味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感情借助文本和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
反思:[“以人为本”,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体现。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3、 通过想象进入意境
在中国画技法中,非常讲究“空白”艺术,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文中也十分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有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创作主张和艺术表现手法,认为“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上。”这种表现手法,如果运用到文学作品之中,就形成了作品的“意义空白”。而这“意义空白”恰恰是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因此,教这首古诗时,我让学生想象王维家乡的兄弟登高时会说些什么?有的说:“王维你在哪里?兄弟们都很想念你。”有的说:“王维你在他乡还好吗?”再想象王维又会对兄弟们说些什么?通过想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孤身漂泊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的心情。
[反思:在读诗中激活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组合他们想象到的画面,从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这时的读诗,想象,表达等方法应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艺术体操。]
,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及反思
tag: 教学 年级语文 忆山东兄弟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