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字词演义精彩课堂《矛和盾的集合》听后有感
缙云县新建小学:张彩媛
12月13日在团结小学有幸听到了陆虹老师《矛与盾的集合》的课堂教学,她精湛的教学技艺,精美的教学设计和精彩的教学呈现,都在听课老师的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现在当我重新拾起一些片段,仿佛又一次走进了那掌声响起的课堂,不由得被陆虹老师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和闪耀在师生间的智慧火花,深深地感动着。当然在我的脑海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陆虹老师由字词教学所演义精彩课堂。
精彩之一:看图猜词,激发兴趣,积累词语
首先陆红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成语“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再引出“自相矛盾”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形象的积累了词语,自然引出了课文的学习内容,真是一举两得。然后在教学“矛、盾”两字时是这样教学的:“矛”的最后一笔就像是锋利的矛头,可不能省。“盾”的这一撇要写得特别长,盾牌要大一点才能抵挡得了敌人的进攻。而且陆老师一边口述写字要领,一边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的在黑板上板书,并让学生也课本中写一个,我想孩子们经陆老师这么一点拨印象就比较深刻了。可见陆老师真正把课堂落到实处了,也突破了字词教学的难点。
精彩之二:语数结合,巧解词意
平时在课堂上,我总觉得词语教学是一大难题,却不知问题的终结。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词语教学更多的只是浮光掠影,一读而过,看似形式多样,却只停留在读“音”阶段,即使重视词语的理解,也只是单一的形式,一问而已,这样的教学,因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而显得呆滞、缺乏生命活力。在高段,我觉得词语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总觉得课堂上没时间来进行词语教学,便彻底让学生自己自学生字词。课上,就直奔课文内容。而陆老师做到了以生为本,了解学生课前读过课文这个真实起点,让学生准备一下再认读生字,从学生现实发展水平起步,正确把握词语教学的内涵和规律——汉字是表意文字,音形义结合,在语境中识字学词。“戳”字的正音,做动作字义的理解,尤其是对词语的分类比较,两个相交的椭圆,两组词语分别说明了矛的强项——进攻,盾的优势——自卫,重叠的部分写上“集合”二字,把数学中集合的知识运用于语文之中,又结合生活实际和从文中找出词语(合二为一、集于一身)。接着,陆老师又用这两个词解释了集合的意思:把不同物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就是这篇课文中所说的集合。学生自然而然便理解了集合在这里的正确意义,对课文有了一个正确的整体感知,设计非常巧妙。这一教学环节中陆老师巧妙借助圆圈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语,理解词语。
精彩之三:让生体验,理解词语
在教学“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一句时陆老师先启发学生说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从哪些词语中看出,让学生找出“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如雨点般”。然后师生合作表演刺和躲让学生感受这几个词语。其实,词语本身带着很强的画面感、形象感和情感,当我们把这些词语转化成画面后,让学生想象词语所蕴含的意象,有了质感的画面,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就更深入了。自然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到了词语的意思,也感受到了战场的激烈,为课文的理解奠定了基础,也让学生和发明家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同呼吸,同思考。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语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词语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词语教学,其实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它并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维果斯基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让我们一起努力在语文教学中让词语教学鲜活而丰厚起来吧!
陆老师的课除了字词方面的教学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今后,我一定还要细细地去体会、揣摩。
,让字词演义精彩课堂《矛和盾的集合》听后有感
tag: 课堂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