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课文《秦兵马俑》教学琐记

小学课文《秦兵马俑》教学琐记

11-07 15:34:49   浏览次数:786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小学课文《秦兵马俑》教学琐记,

     
                  《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在《秦兵马俑》的阅读教学中,我实现了一次充满激情近乎完美的对话,因为我们和作者通了话!

 


                  “我们和《秦兵马俑》的作者通了电话!”这是我面前每个孩子写在脸上的自豪。一切兴奋都来自《秦兵马俑》这篇课文。


                  本来对《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就充满着信心。因为我去年七月份去过西安,并到临潼参观了秦兵马俑,还带回了一盒兵马俑和战车模型。加之孩子们对兵马俑相关资料的收集(这还是很容易的),所以我相信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是有情感有厚度的。


                  四月十三日的早读课,孩子们在晨读。我在行间踱步,一边聆听着他们读书,一边思考着这篇文章的突破口。忽然想起上周参加徐州培训会时,不知听谁说起过《秦兵马俑》的作者好像是杨新富校长。是啊!我为何不借此机会向他请教请教,听听他的指点肯定会对我的教学有利的。早读课下,我拨起了杨校长名片上的号码:“对不起,你所拨打的电话正忙,请稍后再拨!”一连拨了三次,都是同样的回答。看来一切还得靠自己了。我和孩子们在了解文章基本结构(总分总)的基础上,很快抓住了兵马俑的重要特征:“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题中的每个字都没放过,而重点在“俑”上下了功夫,并由此而引发出资料的交流。课后,孩子们都记住了我从临潼带回的那副有趣的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诚然我答应第二天把兵马俑模型带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切的期待。而我则想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晚上,我再次拨出了杨校长的电话。“喂,你好!”哇!通了!


                  “请问是杨新富校长吗?”得到肯定后我直奔主题,“我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秦兵马俑》这篇课文了,听说你是该文的作者。”


                  没想到的是杨校长来了个不认帐:“教材是我们编写组在张庆老师和朱家珑主任的带领下,集体的创作。不是我个人的作品。”


                  嗨——!既然被我遇上了,我怎么能轻易放弃:“那咱就不谈作者的事。你能和我谈谈这篇文章吗?”他稍稍放松了警戒,真的和我谈起了《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构思、创作、修改、定稿……娓娓道来。那对原文的引用与阐释绝非是一个简单的阅读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一个远方突然“袭击”电话咨询者所能谈及的。我自然是步步相逼。最后杨校长不得不谦和地说:“智慧是大家的,我只不过执了笔而已。”——哈!有门!


                  找着了门,打开了门,我就可以得寸进尺了:“杨校长,我想提一个很过份的要求,不知可否?”


                  “你说吧,只要我能帮上忙的,你尽管说!”电话那端毫不犹豫的回答使我信心更足了。


                  “你能在明天的课堂上与我的孩子们来一次对话吗?”我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预谋。


                  有一两秒种的停顿,得到的是很干脆的回答:“好吧!答应你!好你个紫雨,资源开发到我这儿来了!”


                  可以想像挂了电话后我的那份兴奋,拍着脑袋直夸自己:“嗨!你还真行啊!”


                  四月十四日,一节我(相信包括绝大多数教师在内)从未上过的一种不能说不有点另类形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上演了。“同学们,我今天不仅给你们带来了这些兵马俑的模型工艺品,更有一份你们谁也想不到的礼物。”我故意停顿了一下,欣赏着孩子们那满脸的期待。


                  “今天,我们可以和《秦兵马俑》的作者通一次电话!”


                  惊讶!猜疑!发愣!确切地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欢呼:“吔——!”


                  于是我打开第九册语文课本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的插图中让孩子们认识一下杨校长。听完我对杨校长简单的介绍后,孩子们立刻议论开了:“嗨!发现秦兵马俑的姓杨,这向我们介绍兵马俑的也姓杨。”(后来和杨校长提及此话,他也风趣地说:“哎,你别说,以前倒真没注意。看来咱老杨家和这秦兵马俑真是有缘哪!”)


                  如何对话自然成了孩子们迫切解决的问题,很快他们提炼出几个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一、您为什么要写《秦兵马俑》?二、你是如何写成这么好的文章的?三、文章成功后的感受是什么?


                  一切准备就绪,我拨通了电话。当班长陈晨与杨校长通话时(事先来不及做扩音准备),教室里安静极了。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的脸,努力地想透过她能感受到杨校长的话语。陈晨的每一次转述都会赢来一阵掌声和欢呼,而旋即安静下来继续聆听。交流中孩子们得到了许多:原来杨校长在写这篇文章时,并没有亲自参观过秦兵马俑,而是通过书籍、网络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整理而写成的。他告诉孩子们,“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其实是相融的,“行万里路”可以写成好文章,“读万卷书”也能写出好文章。当然既“行万里路”又“读万卷书”写出的文章会更好!他还特别强调了关于兵马俑一号坑上盖起了拱形大厅的细节(他原来不知道)就是张庆主编对他提出的修改意见。最后他让孩子们明白了,写出好文章最关键的是“自己对写作的热爱,有激情才能写出好文章”。他正是有一股为中国拥有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倍感自豪的激情,才写出了饱含热情的《秦兵马俑》。为了弥补不足,在一次去河南时特地转路到西安临潼去参观了秦兵马俑,并拍下了一百八十多张的照片。


                  接下来,孩子们便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的手机也就成了“麦克风”了:“请问当您第一次站到秦兵马俑面前时,是什么感受?”“你真的感受到他们的呼吸了吗?”“你印象最深的是那座塑像?”“我只想对您说声谢谢,感谢您把这么精彩的兵马俑介绍给我们!”“我真想像你一样亲自去看看。”“想不到这篇文章出自一位校长的笔下。你一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校长。”……“杨校长,我想为你朗读一段课文。”不知是谁提出了,立刻有许多孩子响应了。此刻我出于时间关系(杨校长的时间可是宝贵的)建议大家集体朗读。

[1] [2] [3]  下一页

,小学课文《秦兵马俑》教学琐记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