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11-07 15:07:28   浏览次数:790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诵读,检查预习

1、四十多年前,著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过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本册课文第6课),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揭题、读题。

3、读完题目你心中涌起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理清脉络:课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的什么事?(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三、简介人物,体会修改认真

1、简要介绍叶圣陶(大作家)、肖复兴(中学生)

2、浏览原文《一张画像》,谈体会。

3、出示修改文,重点引导学生应用资料袋内容,归纳修改指南(出示),初步体会叶老修改认真、平和。

4、面对这样的修改,你有什么感受呢?

四、 重点研读第一大段

默读1—5自然段,肖复兴产生怎样的心里感受呢?快速浏览,找到相关的句子。

重点品读:随机出示

A、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感悟:“春风拂面”的意思?

B“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从“密密麻麻”、“到处”看出(叶老修改作文非常仔细、非常认真,从而让人感受到叶老对肖复兴这么一个普通中学生是多么关心),所以让肖复兴产生了“春风拂面”的感觉。  

感悟“愣住”:愣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愣住?当时作者怎么想?

这样的一份惊讶,我们该如何读好这句话呢?

透过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我彷佛看到了,夜晚的灯下,叶老……

C、从各处具体的修改中,感受到叶老用字的准确、规范,这样一丝不苟。

面对如此细致的修改,肖复兴的心不再平静,他说(齐读感受的句子)

D、“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么亲切自然。”

从这几句简短的评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正是叶老这一番真诚的鼓励与热切的期待,使15岁的肖复兴心里充满了对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他这样写道:出示: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

叶老春风拂面的温暖让肖复兴走上了文学之路。(出示肖复兴的资料)。现在他已经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了,而且还是我国一流的纯文学月刊《人民文学》的副主编,多么了不起呀!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     

五、 导出下节课内容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被一份感动所深深包围,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吧!去感受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带来的感动。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随想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写的是著名作家肖复兴回忆少年时代受到叶圣陶先生的关怀教导,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事。课文借物喻人,感人至深。教材内容的重点非常突出:从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中,可以领悟到如何作文,还可以体会到叶老做事的认真与平和;从“我”到叶老家做客这件事中,可以感受到叶老的亲切与质朴,也可以感受到叶老对“我”的期待、信心。下面就本课第一课时的设计谈谈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教学时,学习的是前一部分——修改作文。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首先简要介绍大作家叶圣陶和中学生肖复兴,再是学生自读《一张画像》原文后谈肖复兴的作文,教师相机给予肯定和引导,目的是让学生对人物身份有所了解,对原文有一个更全面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做铺垫。接着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利用课后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文和大家交流改作文方面的体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学生从多角度体会到叶老做事一丝不苟。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充分运用已有的资源,如:《一张画像》的原文及修改文等,把语文学习从课本延伸到其他相关文本,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在开放中丰富教学资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环节的设计所关注的是学生的“视界期待”,因为学生只有经历了具体可感的修改“现场”,才能真正了解一些作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改变自身的视界期待,达到与文本视界的融合,获得认识的提升。此外,本环节教学围绕“修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最后形成修改作文的共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凭借具体可感的材料——《一张画像》修改文,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叶老修改的文章中涉及了很多的修改方法,我让学生结合修改文归纳这些方法,当哪组总结的方法得到大家认可时,我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把这种方法归纳出来,最后用《修改作文的指南》的形式把各组总结的方法汇总起来,便于学生今后在实践中运用,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先安排学生谈体会:看了叶老修改的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呢?这是在为体会作者感想做准备。再是肖复兴当时看了叶老修改的文章,有什么感想呢?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体会。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感悟一些东西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使命。本环节的设计先让学生谈自己阅读了叶老修改的作文后有什么感受;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想,这样学生的内心深处原本产生的感受一定会激发开来,与作者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必须经常进行训练的“精神体操”。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