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爬山虎的脚》书香教学设计和反思

《爬山虎的脚》书香教学设计和反思

11-07 15:05:58   浏览次数:191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爬山虎的脚》书香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知道了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把满墙的爬山虎叶子写得很美。

2、那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课文第二节向我们作了介绍,下面请同学们用课文里的话为爬山虎叶子的画面配上解说词。

3、通过这一节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
  完成填空: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叶子”这个意思,仔细观察了叶子的__、__、__,还观察了叶子的__和__,写出了叶子的美。

4、齐读填空题。
  
二、讲读第三段

1、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具体、写清楚的。

2、这一段有三个小节,每一节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节节来看:

⑴默读课文第三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⑵分析:

①指名六人读。

②第一句话说什么呢?
  (以前没注意过爬山虎的脚。)
  是啊,以前没注意,所以不知道爬山虎有脚。

③第二句是说:(今年,我注意到爬山虎有脚。)
  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爬山虎有脚,而今年我知道了呢?找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注意)

小结:说明作者在写文章前,经过了仔细的观察。

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来练说这句话。
 (因为今年我注意观察,所以知道了爬山虎是有脚的。)

④第三、四句话说了什么呢?自己轻声把这两句话读一遍。
  交流板书:位、形。
  位置在(板书:长在茎上)
  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为了具体地说明爬山虎脚的形状,课文中用了个比喻,一起来读比喻句。
  这句话,简单一点说就是……像……?
  (板书:细丝……像触角)
  你看见过哪些动物的触角?触角长在哪儿?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交流。)
  我们来看看,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真的像蜗牛的触角?
  同学们看到了,爬山虎的脚的确像蜗牛的触角,这一比喻生动传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齐读比喻句)
  
三、四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概括,后具体)

⑤第五句话是说(爬山虎脚的颜色)它的颜色是?(嫩红的)
  
⑥齐读“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第六句话对整节课文作了小结。
 
⑶那么在这六句话中,哪几句是具体介绍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三至五句)
  齐读三至五句。
  
⑷你能集注这三句话的意思,用书上的话来说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吗?
  (自己轻读课文,同桌练说)
  指名说,评议。
  
⑸请同学们再把第三节课文复习一遍,准备背诵。
  试背课文第三节。
  
3、讲读第四节:
  
⑴过渡: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长在什么地方,我们已经知道了。呢么,看看第四节,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又写了哪方面的内容呢?
  
⑵指读思考回答:
  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爬山虎的脚怎么爬)
  
⑶课文中有一句话能表达这个意思,你能找出来吗?
  出事:“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齐读)
  “这样”指的是什么呢?爬山虎的脚到底怎么爬墙,我们一起来看录象。
  
⑷请同学们自己轻生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住墙。
  ②细丝原先是的,现在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
  
⑸实物,讲解板书:触、巴、拉、贴。
  
⑹如果仔细看那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想到什么呢?
  (蛟龙的爪子)
  齐读比喻句。
  
⑺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向上爬”这个意思把这一段写具体的?请同学们自己轻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
  
4、讲读第五段:
  
⑴导入:
  从第四节我们可以知道,爬山虎的脚和墙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爬山虎的脚触着和没触着墙,结果是不同的。我们来读第五节。
  (板书:触着 没触着)
  
⑵男同学读没触着墙的句子,女同学读触着墙的句子。
  思考填空: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颜色变成,巴在墙上;没触着墙的,不几天就,后来连也没有了。
  什么叫“萎了”? (干枯,衰落)
  板书:(萎了灰色)
  
⑷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变成灰色,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这说明墙对爬山虎是多么重要。
  
⑸齐读课文:
  ①这节课我们一起 学习了课文三、四、五节,课文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是哪三个方面呢?
  ②读三、四、五节,边读边想,完成填空: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写了三个自然段:
  先讲了;再讲;最后讲。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联系紧密,写清楚了爬山虎脚的。
  ③学生交流填空题,后齐读。
  ④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但叶圣陶陶爷爷无论是写爬山虎的叶子,还是写它的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
  (观察细致)
  (板书:观察细致 叙述具体)
  ⑤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
  (最能说明爬山虎的特点。)
  那么课后,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来写片断。

四、课后练习
  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围绕这种植物的某一特点,选取几个方面的内容写一个片断,把这一特点写清楚:
  1、长在茎上。
  2、位、形 细丝……像触角
  3、爬山虎的脚:爬墙触巴拉贴没触萎了
  4、变化触着灰色
  5、观察细致,叙述具体。
《爬山虎的脚》教后记

       这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作者所描写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及它们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在上了这节课之后,又详细地观看了自己的视频,感觉存在许多不足,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都在意料之外。
一、努力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他们学会一些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请小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评价,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和小伙伴共同学习,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以读为本,让书声回归课堂
  阅读教学就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这篇课文语言准确,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在画爬山虎的脚的时候,不少同学一直找不准脚的位置,我也是让学生反复读相关的段落,找关键词,用心去读书。
    存在的不足之处:
1.对学情估计不足
       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设计让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可是在具体教学这部分时,还是碰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对爬山虎到底长在哪儿,长的什么样的,就是不理解,我就让他们仔细读,读完再说,可是读了三四遍还是找不对脚的位置。仔细研究了当时的课堂,我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反复去读,而学生对其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并不理解,所以怎么读也不懂。如“茎”是哪儿?“叶柄 ”指什么地方?什么叫“反面”?“枝状的”是什么样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并不能准确理解,所以影响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1] [2]  下一页

,《爬山虎的脚》书香教学设计和反思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