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及反思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及反思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757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及反思,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会爬、茂盛。

          明确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过程。

         2、难点

           理清叙述顺序,搞清楚爬山虎叶子和脚之间的关系。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中的相关句子。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体会叶子的静态美与动态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难点:体会叶子的静态美与动态美。

               了解爬山虎叶子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释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贴课题)

2、指导写字:虎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一起来写一下。

3、质疑:看了这样的课题,也许你会问,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不然怎么会有脚呢?

4、解疑:(出示图片)这就是爬山虎,它是一种植物,但它不像葡萄一样要搭个架子才能往上爬,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评价

      2、检查反馈:听一听你的同桌生字读得怎么样?同桌间相互检查读音;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你愿意读哪一段?其他同学听听这几位同学读得是否正确。

      3、开展互评:同学们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有哪些优点和不足?评价

      4、生字教学(小集中):刚才从读中看出大家朗读的本领特别高,老师这儿也有两个字:均匀。你会读吗?我们来写一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三)默读思考

 

1、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并思考:课文哪几段描写的是爬山虎的脚?(3、4、5三个自然段)评价:同学们挺会抓重点的!那课文1、2两个自然段又分别写了什么呢?

      2、及时板书:生长的地方,叶子,脚

(四)分段教学

1、教学第一段

A、跟随作者的目光,我们先来到爬山虎生长的地方。谁来读一读

B、 从他的朗读中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茂盛、能爬)

C、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D、再来读读看……

2、教学第二段

A、接着我们和作者一起来看看爬山虎的叶子长得怎样?

B、 指名读第2段。想一想: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课文重点写什么时候的叶子?评价朗读:我仿佛都看到爬山虎的叶子了。

C、反馈:刚长大——嫩红   嫩绿

         长大了——绿得新鲜   一顺儿朝下

D、你能找到叶子颜色变化的句子并读一读吗?谁来试一试。

E、指导朗读:1人读完后,你读的真美!谁还能美美地读一读……

F、引读: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我们来看铺字怎么写?

        没有重叠起来的——我们来看这个叠字写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结合图片,组织讨论。爬山虎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G、这时候,一阵风吹来,爬山虎的叶子又是怎样的一幅模样?

   波纹原指什么?漾起波纹是怎样的情景?

H、指导朗读: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五)全课小结

课文又是怎样细致的描写爬山虎的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反思:

     全课伴随着铃声结束,一切还是按设计进行着。常听人说教学设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这么说来我苦思冥想的过程设计还是预则立的,这样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既定的目标也有条不紊的完成了,自己感觉按这个设计还是挺一气呵成的。之后,指导老师及其他听课教师也给了很多建议,感受如下:  

1、语文老师一定要定个规范,比如说在设计中要求学生写生字,只要求循声快速的写一个,并未说明写在哪里?这个细节是听课老师指出的,是啊,语文教学不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嘛,而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不停的规范,加上练习养成的。而新手的我似乎忽视了这一点。

2、在教学过程中免不了有很多的评价语,而这个度也需教师在不断地实践中把握。哪些评价能引导学生更好的成长?哪些评价能激励学生?哪些能说到学生心坎里去?换位思考,我常常坐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整个教学过程,我这样说可以吗?这个评价是否妥当?怎样说才最贴近学生?想的多了,有时灵感也来到自己的身边,有个好点子,我便及时记录。收集更适合我这个班级的评价语。

3、在教材分析上,在第一课时字词是重点,加上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默读、感悟着读……在导入时,应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宗旨,而我则选择直接导入,我是这样想的:在导入时用一句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这有趣两字在某种程度上是起了一定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的。这是这节课我说的第一句话,学生的注意力是百分之百的。或许有失偏颇,但任何的尝试都要实践来证明,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是永远会落入某个套子中的。

4、在导入时的一段谈话:“看了这个课题,也许你会问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不然怎么会有脚呢。”老师指出改成“看了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而这在教学中也凸显出来,当我问出:也许你会问,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时,学生举起了手,我想当时他们一定知道: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只是对于一些细节不太了解。教师身为引导者,在此时只需静静地倾听学生回答,把学生引入到课文中即可。而我的处理却有种包办的意味……是我阻碍了学生的畅所欲言。以致后来说到爬山虎不像葡萄一样要搭个架子才能往上爬,在探究其原因时,学生的状态比较茫然,没有一点想要一探究竟的兴趣。那一刻,我深深知道自己的导入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起一定作用的。我俨然成了一个发号施令的命令者,而非组织教学的引导者。

 

小感

 语文是一门复杂的、综合学科,它存在我们周围每一个角落,学生一般都是带着已有的语文基础来到课堂,我们要将他们的已知化为未知,探究更深的,通过课堂再将未知变为新的已知,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及反思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