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16:我看这样最好,文章应该列举三方面的事例:人类、动物、植物,凡是有生命现象的事物都包括了。
我惊奇了,学生的猜想越来越有门道了。于是,我紧紧追问:这三种事例所揭示的生命现象是相同的还是应该各有侧重点呢?
生17:可以相同,起到强调作用。
生18:应该各有侧重,生命现象是丰富多彩的,如果相同的话,举一个例子不就行了吗?
我折服了,被学生那幼小心灵里对生命如此深刻的感悟折服了。于是我又穷追了一个问题:三个事例顺序怎么安排?并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生19:我觉得应该这样,人类-植物-动物。因为人类是最主要的。
生20:我觉得应该这样安排,植物-动物-人类。
生21:我认为还可以这样安排,动物-植物-人类。因为作者是对人类发出呼唤的。
猜读至此,我完全陶醉了,陶醉于师生平等对话产生的愉悦之中。我一向不大放心学生的阅读能力,总是紧紧的抱着学生一步一步的走,生怕有什么不到之处。而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走,只在关键时刻搭搭手,没想到他们却走的如此平稳。虽然学生只能说出事例安排的顺序,不能准确回答这样安排的理由,但我知道,此时猜想的“结果”已经激起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对课文产生了强烈的探求欲望,此时正是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创造性阅读的最佳时机。于是,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原文,自觉进入真实的阅读情景之中,感受文本意蕴,比较猜读结果,反思自我。不大一会儿,有的同学高兴了,激动的不得了,目光和我会意交流,我知道那是他的猜想得到验证。还有的同学走组串巷,和同学争的面红耳赤,并提出很多理由支撑自己的假说,我知道那是他的“预测”与文本吻合程度不大。我不能简单的否定学生的理解,这同样是他们的“创造”,是“合理的偏见”。在猜读比较中,他们领悟到了生命中更为本质的东西,那比我的直白告知不知要珍贵多少倍。
这种猜读活动,对于学生很有启发。读中猜想,愉悦了心灵,锻炼了心智,丰富了联想,养成了探究习惯;猜中阅读,读出了见地,读出了成就,读出了创意,更读出了自我。于我而言,学生的猜读成功就是我的教学成就,那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再现,带给我的是无尽的享受。
http://www.lxez.net/bbs/printpage.asp?BoardID=14&ID=285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tag: 教学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