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
“重难点”无疑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是文章的魂之所在。衡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的标准,就是要看学生对文章重难点理解的深度如何。因此,如何带领学生突破文章的重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含义,是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讲《梅花魂》一课时,我是这样突破文章的重难点的。
教学过程:
(一)简要介绍
本文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深深的热爱,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长文短讲,而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内涵,于是经过思考,我没有按照课文原本叙述的顺序进行“流水式”的讲解,而是打破了课文叙述的顺序,把课文大胆的进行了重组,理出了一条思维的发展线,引领学生顺利的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二)发挥课文题目的直观导向作用,直奔文章重点。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
(三)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突出难点的教学。
抓住了学生的疑问,我顺势引导全班学生对文章难点内容的理解,我说:“我们在说事物的时候,通常用表示动物的“它”,那么外祖父为什么用表示人的这个“她”来说梅花呢?小组同学互相探讨。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汇报时有的学生说:“这个女子旁的她表示女人,通常女人很漂亮,梅花花开得很漂亮,所以用这个她字。”有的说:“女字旁的她表示女人,在外祖父的心中没有把梅花当成物,而是当成了一个人。”这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看到女字旁的她会使我想到妈妈,我们通常把祖国也会说成是妈妈,我觉得在外祖父的眼中,梅花是祖国的象征,因为文中提到外祖父住在星岛这个地方,身居海外,不能回祖国,因此看到梅花就像看到了祖国一样。”这位学生的话,使同学们深受启发,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课堂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使学生体会到了梅花图在外祖父心中的重要地位,对学习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学生更深层次体会到了图对外祖父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句的品读与体会,学生体会到了“玷污”这个词的深刻含义,文中表面上是说梅花不容玷污,实际上是说祖国不容玷污,由此可以体会到外祖父一颗浓浓的爱国心。”话音刚落,另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从第二自然段的这几句话—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的教我读唐诗宋词。也可以看出外祖父非常的爱国。通过读书我知道外祖父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非常的有学问,而外祖父身居海外,教给自己小孙女的却是中国古代的唐诗宋词,从这一点我可以体会到外祖父非常的爱国。因为他没有忘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学习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这时,又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从莺儿说的—“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 这几句话中,也可以体会到外祖父非常的爱国。因为莺儿当时非常的小,又从出生一直都住在海外,但是她却知道中国的长江、黄河、万里长城,了解有关中国的情况,一定都是外祖父教给她的。虽然身不在祖国,但却没有忘记祖国,从这里可以看出外祖父有着一颗爱国的心。”
(四)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习,在汇报中,学生将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效果:
通过这种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受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虽然起初认为是含义非常深刻的文章,认为学生学起来比较的困难,但是实践后,通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以及课堂中的反馈,可以看到学生真正读懂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了梅花魂之所在,以及外祖父的爱国心、思乡情。并且不同层面的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有所得,他们的能力在不同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课后反思:
(一)教学设计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寓意比较深刻的文章,而且篇幅比较长,在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文章深刻的内在含义,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我的教学设计主要的想法是通过课题这个“题眼”,开门见山的直接切入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并且没有按照文章的编排顺序流水式的进行讲解,而是大胆的进行重组,以利于重难点的突破。而且设计始终贯穿于一条思维情感的发展线,努力创设空间让学生真正的深入到文章内容中去积极地思维,深入的体会。
(二)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后,会有许多使老师意想不到的闪光点迸发出来,其实学生的疑问往往就是文章的深刻之处、精髓所在。老师能否抓住这闪光的点,使这些点拓展得更亮,决定了整堂课的成功与否。本课我抓住了学生提出的“她”这个疑问,展开讨论,虽然是小小的一字之差,但却蕴涵着深刻的含义在其中,处理得当则能够为文章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还有在学生体会外祖父爱国心的时候,对莺儿话的理解也是我在教学环节中没有涉及到的,学生能够通过文章中很小的点来体会出深刻的含义,使我很意外。
(三)充分发掘学生潜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我非常大的启示就是作为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不要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把学生限制的过死,事实表明每位学生都是极具潜能的,都会在课堂教学中给老师意外的惊喜。如果老师充分的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你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很有深度的。在这堂课体会外祖父思乡情这一环节中,我最初的设计是学生分点来汇报外祖父的这三次落泪,然后再把点连成线使学生完整的体会外祖父深深地思乡情,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而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竟能联系起来去考虑。这些就足以说明学生有很大的潜能等待着教师去挖掘。
通过这节课使我看到了自己教学设计的优点,但是也反映出了一定的不足。使我深刻地意识到教师的设计以及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相当重要。要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学生的潜能,首先自己一定要深钻教材,要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要站在比学生高的点上来教育学生。而且还要不断地反省自己,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现在我体会到,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有一个“海洋”。这样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职业。
,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突破教学重难点——《梅花魂》一课突破重难点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