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控制下的教学交往——以《新型玻璃》这堂课为例
教学即交往,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教学交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为中介的人与人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它是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教学主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理论上来讲,教学交往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交往主体在教学中所要建构和进入的是一种“对话”的情境,由此决定了对话的双方是一种平等的“你——我”关系。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由于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来主持的,因此,它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在教师控制下的教学交往。那么,这种交往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就以小学语文《新型玻璃》这堂课为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在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一切。并且,教师还是教学交往的中心,其教学交往也主要是由教师——学生群体交往、教师——学生个体交往这两种类型所组成。此外,教师还利用自己的权威,对教学交往进行控制,从而使课堂教学对自己有利。
如在《新型玻璃》这堂课中,我们就发现教师对教学交往进行控制的几个例子。首先,在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讲了哪几种玻璃后,她就让学生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种玻璃。此时,一学生上台了,正准备给大家作介绍时,教师说话了:“你怎么没有拿书呀?还是要拿书吧。”学生听教师这么一说,又跑到座位上把书拿了上来。而在后来有学生介绍玻璃时,他同样也没有拿书,但此时教师就没有发话了。原来,起初上台的学生成绩不怎么好,教师怕他讲不好,拖延时间,影响她的教学进程,而后来上台的学生是教师眼里的好学生,成绩不错,正是这个原因,才使教师对他们做出了不同的要求。其次,当那位学生介绍完一种玻璃后,有学生指出他还应该举例来说明。此时那位做介绍的学生正准备开口,教师却说:“他不会举,你来帮他举例吧。”被教师这么一说,那位学生只好作罢,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还体现出几分无可奈何的表情。试问,这位学生就真的不会举例吗?最后,在一位学生给大家介绍了最后一种玻璃后,她正准备给大家举例,此时,教师一看表,发现时间不多了,她就向学生说:“你下去吧,不然就下课了。”
试想,这样的教学交往对学生来说是平等的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我们认为,从深层次上来分析这些现象,它具有这样的意义:一方面,教师是社会的代表,他承担着按照社会要求对学生施加影响的社会责任,他要传播的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用这种主流意识形态来“武装”学生,完成社会教化;另一方面,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对学生来说,具有权威性,所以教师必须运用自己的权威去领导和控制课堂教学的进程,努力完成社会赋予他的神圣使命,即促进个体社会化,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有用的人才。正是这些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指挥的作用,扮演着控制者的角色。这样一来,参与交往的人是被动的、被等级化的和机械的,那么这样的交往就不是真正意义的交往。因为真正交往中的人是具有实质意义的主体性的人,即是平等的、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
那么,真正意义的教学交往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根据哈贝马斯在其《道德意识与交往行为》中所提出的关于论辩的几个原则,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要形成一个真正平等的教学交往,我们也应该坚持这样几个原则:一是每个有言说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必须被允许参与话语;二是每个人都可以质疑任何论断,都被允许提出任何论断,都被允许坚持其态度、愿望和需要;三是不能以任何一种(内在的或外在的)方式强迫言说者放弃行使第一和第二个原则中所包含的权利。只有这样,教学交往才是主体根据自己交往的需要、交往对象的反应来采取行动的,交往主体通过相互质疑不仅可以确定对话的主题,而且使对话不断深入不断拓展,通过相互讨论增强双方的相互理解,从而使交往成为一个相互启发、相互联结、相互反馈、相互调适、相互评价的过程。
,试论教师控制下的教学交往——以《新型玻璃》这堂课为例
tag: 教学 教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