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象共舞》观课议课过程
我校前几天参与了陈大伟教授组织的“以观课议课促进学校发展”的研讨活动,在研讨会上,
我们得到了陈大伟教授的亲临指导,现把这次观课议课的过程展示如下:
苗红霞(以下简称苗):我首先谈一谈自己的两次设计。第一次先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泰国
风情,由泰国的版图引入课题,之后让学生通过读感受人与象之间的关系,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
处;第二次针对同事们的意见进行改动,直接板书课题,让学生抓住课题质疑,读文之后谈自己的
感受、体会,从而体会人与动物和和谐相处。本节课我们展示的是第二次教学设计,关注点是人与
动物的关系在本节课中到底体会得怎么样?上完课后,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失误,比如学生在提
出问题时我没有注意板书,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出现了无效阅读的现象。现在请各位老师针对我此节
课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王红云(以下简称王1):苗老师,本节课中我观察到你为了让学生了解人和动物的关系运用了很多
方法。如一次同桌交流、一次小组交流和一次全班交流,但我发现在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
其他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你是否注意到这一点?
苗:对不起,我真的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王1:噢!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学生都只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意见。如果是我,我会这
样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这样就会引导其他学生也参与其中。
苗:对,这样一说使我想到课堂上一个男生提到了“熟视无睹”一词,这时我如果能再说一下“谁
能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效果会更好!
王1:对,就是这样。
梁红霞(以下简称梁):阅读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我确实发现这里的学生发言很精彩,有
几处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鼓掌。你认为教师应该怎么关注这一点,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
苗:那请你举个例子说说该怎么评价?
梁:比如其中一个学生讲到“人与蛇和谐相处”的故事,我不会急于转移到下一个同学。而会这样
说:“你看这个同学多用心,他就真切体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些评价语应该是在特定的情境
下教师不由自主脱口而出的。其实后来关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例子学生准备得非常多,我留
意到有个女孩把准备的书都带到学校来,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却没有得到机会。你觉得怎样满足
这些学生的表现欲?
苗:确实,下课之后有个男生跑来问我:“老师,我也准备了精彩的故事,可我没能发言。”我觉
得如果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会更充分。自己感觉在这里处理得确实不是太好。
梁:是有些遗憾。如果是我的话,会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选择有代表性地发言,这样面更广
一些,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展示交流的机会。
苗:对,如果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会更节省时间,效率更高,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集中。
史小娟(以下简称史):我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观察的。我观察到教师从多种角度、多种方法入手,
组织学生进行初读、再读、谈感受、展示资料。我想问苗老师,你认为自己第三个环节的设计是否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你认为学生理解的深度达到了吗?
苗:其实这个问题刚才王老师已经提到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或者自
己示范读。
史: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很精彩。当学生抓住“熟视无睹”一词谈和谐时,就说明人与大象像熟人一
样。这时你如果能再范读一下效果会更好。你有没有这种想法:教师如何把一家之言转为大家共鸣
?
苗: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担心过多的读、过多的谈会使大家认为我把略读课上成了精读课。
史:噢。那是不是应该选择个别典型的句子让学生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苗:我也意识到了,但心里总是害怕处理多了上成精读课。
史:那我很想知道你在课堂上有没有急于想把这节课展示给大家的心理?
苗:没有。
史:我倒是认为你有这种急于展示的心理。你提到了害怕把略读课上成精读课,这个困惑也是我们
议课组的一个困惑,我们不太明白到底如何把握略读课的“度”,在座的同行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
的经验。
苗:如果是精读,可抓住四、五自然段,在这部分我也准备有充分的资料,但总是怕自己讲得多了
。例如学生如果提到“为什么把大象当成国宝”,我就会有足够的资料给以诠释,但确实是怕讲得
多了。
史:由此可以看出苗老师预设得很好,但我认为上课时顾虑不要太多,只要是为学生好,只要是为
了学生的发展,怎么上都好!
苗:如果你来上课你会怎么办?
史:我没有教过本节课,只是看过几遍。但其中人与象跳舞一段很有意思,如果是我,我想和学生
共享这一段。
苗:对,最后一段确实体现了人与象共生、共长、共舞的情景。
王红艳(以下简称王2):刚才你说到如果再上的话,会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解决,那么你是分
散解决还是集中解决?
苗:处理时,我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学生提到的“文章为什么以‘与象共舞’为题
”和“ 人为什么要与象共舞”两个问题。
王2:汇报交流时两个问题都来解决吗?
苗:我会让提问题的学生先来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你呢?
王2:我感觉问题很多。学生在初读之后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你认为应该在再读后还是初读后?如果
学生的问题很刁钻怎么办?
苗:其实应该先让生有个初步感受,然后再精读片段。
王2: 这是一个共性问题。那么你认为应该及时处理还是应缓迟处理呢?
苗:我曾听过一节课,教师板书问题后没有解决。让学生读文之后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我感觉
这种方法也不错。一节课也并不需要包罗万象,可以侧重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
王2:我同意这种说法。那么你认为一上课就直接板书课题,而不与学生进行交流,有没有觉得课堂
场面有些尴尬?
苗:没有这种感觉。其实课前我与学生已经交流过了,我自认为已经与学生相处得很融洽。
王1:其实我很赞同直接板书课题这种方法。说到这,我想请问苗老师,你一上课让学生连读了六遍
课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苗:我是想让学生重点体会“舞”,我记得很清楚,其中我还给学生范读了两遍,目的就在让学生
体会人与象共舞。
王1:我觉得应该让学生体会和谐的舞、欢乐的舞、自由的舞。
苗:是的,这也是本文的意图所在。
陈大伟教授评述:刚才大家观摩了柿槟小学的观课议课过程,有的教师肯定在想:这样的议课,让
执课教师该有多难受!其实这是柿槟小学平常一直在搞的活动。我经常登陆她们学校的博客,其中
许多案例就展示了教师之间正面、坦诚的交流,观课议课就是要打破包裹在自己身上的壳。
,《与象共舞》观课议课过程tag: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