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说教材:
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文中讲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开始学琴时不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丧、自卑。我来到了一片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读罢此文,我不由得唏嘘不已,为人物前后的突变感到吃惊,为文中“我”刻苦练琴的精神感到敬佩。更对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感到无比欣慰。课题“唯一的听众”指文中的老太太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在写作上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同时老太太的几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将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老太太的语句,走入人物的内心,凸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重难点:
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课题,质疑: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指生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 锯床腿--------熟练拉许多曲子
音乐白痴-------小提琴演奏家
【这是一篇叙事文章,事情的开头和结尾有很大的差异。首先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找到“我”前后的巨大变化,较好地引起了学生探索变化原因的兴趣。】
2、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老人的帮助)
3、指生读文章的2-8自然段,思考:老人是如何帮助“我”的?画出具体描写老人的句子。
班内交流:
●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 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当我为自己的琴声打断了老人独享的幽静而不好意思,准备离开时,老人这句话“是我打搅了你吗”消除了我的自责心理。)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是对我的第一次表扬,“请继续”则挽留了将要离开的我。“可惜我的耳朵聋了”问:老人为什么要说谎?)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老人用心与我交流,用音乐与我交流,并用做我听众的实际行动支持我继续练琴。)
【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说出自己对文章语句的独特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C、在老人的鼓励下,我心理发生哪些变化?
自卑—几分兴奋---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a.谈谈体会: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一个人的成功仅仅依靠别人的鼓励行吗?(学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板书:自己的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练习
【教学中,不仅关注乐于助人的老教授,还鼓励学生发现年青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明白成功仅靠别人的鼓励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是个人的主观努力。】
教师过渡:老人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是无声的激励,使“我”重树信心,琴艺大增,“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
4、指生读9、10自然段
教师引读:听了妹妹的话,我十分震惊。与老人相处的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耳边仿佛听到: (学生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我的眼睛仿佛又看到:(学生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文章第11自然段没有一个字,只有一串耐人寻味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主人公在知道老人的耳朵并不聋,原来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后的百感交集,设计了回读环节。通过再读描写老人语言神态的语句,一位慈祥善良的老人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激发了学生对老人的崇敬之情。】
5、教师引读: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四)、总结课文
1、情感升华:“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2、联系实际:当你的同学课堂发言错误时……
当你的同学不会做题时……
当我们班的残疾同学李彬上楼梯不方便时……
【除了让学生懂得鼓励与帮助,我结合本班实际创设了一些情景,让学生明白如何在生活中鼓励帮助别人。】
3、从文中“我”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抄写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及反思
tag: 教学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