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北师大版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

11-07 15:34:22   浏览次数:649  栏目: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
标签: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
方熔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即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词语卡片;指导朗读的幻灯片或挂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解题,介绍时代背景。
   1.直接导入新课,然后告诉学生《囚歌》是叶挺在四川写的。在英雄战斗过的土地上学习英雄写下的诗篇,大家一定会有一种亲切和自豪之感。
   2.通过讨论解题:
    (1)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
    (2)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学生若答不来,暂且存疑)
   3.介绍时代背景:
    (1)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
    (2)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这一点。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再回到题目的“歌”字。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3.讨论以上问题,把握中心思想。
   4.学生质疑。教师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研读课文,较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1.分节读议课文。每小节均按“阅读——分析——概括”的顺序进行。分析时依次讨论以下问题:
    (1)“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
    (2)“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3)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
    (4)“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
    (5)第一、二节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
    (6)“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这里不用陈述而用反问的语气?
    (7)“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
    (8)第三小节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9)“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
    (10)“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为什么?(联系《就义诗》)
   2.简要地梳理全诗的内容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借助“纲要信号”板书)
   3.请学生提出仍未弄懂的问题,择要回答或讨论。
   4.出示词语卡片,抽一行学生顺次解释课后习题的五个词语。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试背课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朗读课文;
   2.领读课文(利用幻灯或挂图进行指导),辨析两个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3.自读课文;
   4.请刚才朗读的那位学生再朗读课文;
   5.请一位学生试背课文;
   6.齐背课文。下课。

  板书设计
                  
  评: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都体现授课人的成熟或不成熟的教学指导思想,那么我的《囚歌》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呢?
  第一,紧紧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
  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表现为思想性、工具性,还有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初级性的统一。小学六年级与初中相衔接,因此还应体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总之,我要把《囚歌》上成地地道道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
  第二,紧密联系两个实际,并在它们的结合点上作文章。
  首先要联系教材实际。从体裁上看,《囚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从思想上看,它是一篇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从内容上看,它虽然不很艰涩难懂,但多处用了比喻,精炼、形象的语言中包含着较深广的思想感情;从课文类别看,它属于一类课文。
  其次要联系学生实际。虽然在今天的这种特定的情况下谈不到“吃透学生”,但是对此时此地学生的实际也应该做出尽量符合实际的估计。首先是四川儿童在知识、情感方面和《囚歌》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次是作为西南地区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市的第一流小学再加优秀教师的独特优势,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对过去毕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们对诗歌,特别是抒情的认识一般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发挥也可能因教师或环境的变换而受到影响。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所谓“在两个实际的结合点上作文章”,就是说,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可以互相补充的地方。例如《囚歌》有理想信念教育的因素,而小学生正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于是这里便形成了一个结合点,我们便可以“取教材之长,补学生之短”。
  第三,努力体现教改精神,同时注意处理好改革与继承的关系。
  教学改革,首先要贯彻“三个为主”的精神,这里不想多说了。除此以外,我在教学设计中还十分注意依靠理论的指导作用,力求克服传统教学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理论思维的不足。例如,《囚歌》的总体设计就是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的,而它的第一个具体步骤,就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两次质疑问难,就是以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为依据的。
  我认为,教学改革既是对传统教学中不合理成分的扬弃,又是对它的合理成分的继承。不能一说教改,就对传统的东西一概否定,在《囚歌》的教学设计中,就吸收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文道结合”、“因文悟道”等特长,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也基本采用了“破题——开讲——诵习”传统框架。关于“讲”与“不讲”、“多讲”与“少讲”,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弄不好会被认为是“满堂灌”。我认为,应该从两个实际特别是教材实际出发,当讲则讲,有些地方还要“畅讲”,教师不应该只当“导演”,他应该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所以我在几个关键之处设计了几段比较长的“独白”,意在把学生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心里话”替他们说出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激发情感。
  可以说,我对《囚歌》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处理、安排和运用,都是以上述指导思想为准则的。
  这里着重谈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
  经过认真挖掘教材,根据大纲要求,我把教学目的的任务确定为:
  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这是教学目的和任务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初步能力。这是教学目的中的知识能力教学因素。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技能,这是教学目的中的技能技巧训练因素。
  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客观地存在于教材之中,不是我们附加上去的,他们在教材中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们提炼出来,抽象的为自己头脑中主观的东西,即教学目的,是否就失去了联系了呢?不是的,只不过是改变了联系方式而已:他们都服从于一个总目标——育人。可以说,《囚歌》的教学目的的确定,是着眼于教育、教养、发展任务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在上述目的任务中,理解课文是重点。因为这个主要矛盾解决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同步达到了,朗读训练也有了比较坚实的感情基础。所以我安排了较长的教学时间突破这个重点兼难点。
  根据高段教学过渡性,在突出“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我还注意了语、修、逻、文知识的渗透,例如,通过讨论“怎能”这个词来体会表达的准确性和鲜明性,渗透语法和逻辑教学通过讨论“地下的烈火”、“活棺材”等词语来体会表达的生动性,渗透修辞教学。
  诗歌是以形象、精炼、富有感情为基本特征的,好的诗还有一种意境美。《囚歌》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现为优美,而是表现为壮美,一种使人迥畅荡气的悲壮之美,一种不可压抑的阳刚之美,一种使人肃然起敬的共产主义精神美。虽然在教学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单列一项进行讲解,但我的确想把这种美很好地体现出来。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这首抒情诗教得有情。为此,教师必须“进入角色”,即把自己变成叶挺。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学生;使他们体会到《囚歌》的情感美。我还要求自己,要用诗一样的语言去讲诗,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精炼、形象,充满激情,以此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会《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话,在《囚歌》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审美教育。
  本课的教学结构,我原来按三个大环节安排,后来改为两个,第一个环节是为第二个环节作知识和情感方面的准备,我改变了以往程序式的导入法,采取了以故事开头,自然引进课文的方法,把介绍背景、范读课文和破题融为一体,一气呵成。第二个环节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它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初读课文,包括初读、尝试把握中心和质疑三小步;二是研读课文,包括分节读议,归纳、二次质疑、检查词语理解四小步。这个环节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安排的。第三个环节是指导朗读,改变以后,我把它分散在分节读议这个步骤中进行。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相关文章

tag: , 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