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北师大版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十一册语文教案《三峡之秋》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峡之秋》教学案例与反思

11-07 15:32:21   浏览次数:842  栏目:北师大版十一册语文教案
标签:北师大版十一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三峡之秋》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峡之秋》教学案例与反思
  
石狮祥芝中心小学 邱跃玲

《课标》中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介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更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自悟,本着这个理念,教学设计(研究课)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合作探索,团结互助,交流阅读体验,解决疑难,让学生的的自感自悟,互帮互学取代老师的讲解,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服务。

教学案例:

一、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由本单元刚学过的水上名城威尼斯为切入点,谈话激趣,并且播放录像《三峡风光》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学生饶有兴趣地欣赏完录像后,趁热打铁,请同学们谈谈观后的体会、感想,随即揭题并板书:14三峡之秋。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3、把你喜欢的段落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给学生5—6分钟的时间,选择自已喜欢的方式根椐要求自主学习课文,要求学生在必要时可以记一记,划一划。

2、 合作探究。

     通过刚才充分的自主学习,再让同学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和其他组员进行汇报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可提示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进行交流。

三、畅谈收获,赏图美读。

1、 畅谈收获。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其目的主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谈谈新的启发,新的收获,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方面,或在小组合作中学到什么新的方法,新的知识……

2、 赏图美读。

老师谈话激趣,并演示课件(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风光),并随图有感情读文,并借课件总结课文写作方法,届时,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美美地自由读文。

三、 创作升华,课外延伸。

过渡语:面对这一幅幅如此优美的画卷,要是能把它们留下来不知道有多好呢!不如我们来一个美的创作吧!让学生自由合作,用手中的笔画一画三峡秋天的美景,或为它题上一首小诗,也可以为它写几句导游广告词……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课后除了交流这些成果之处,还可以搜集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互相交流。

教后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本着新课程的理念,应该说,这次的教学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让他们按照阅读提示的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获得知识、体验,为下一步的小组合作交流打下基础。让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的大量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小组的合作探究,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资源共享,让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当老师们看到学生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时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不禁为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大加赞赏。

又如在“畅谈收获”这一环节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生在老师搭建的“舞台”上尽情地“唱戏”。但是,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不少学生内心有很多话想说,就是无法把它转化为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即使能表达,不少也是支离破碎的,老师得把他们的语言重新“包装”。所以,我觉得老师在点燃学生飞翔的激情时,还得给学生一对有力的翅膀。课程改革再怎么改,语文课还是语文课,不是其他课。语文教师还得静下心来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最基本的东西。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才能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做到在学生“疑无路”时体会到“柳暗花明”。创设探索时空,提供交流舞台,及时点拨指导,这才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真正的帮助。我们是农夫,但不是“拔苗助长”的农夫,是一个让“禾苗”充分享受自由空间、阳光雨露,经历风吹鱼打,最终能品尝到“硕果累累”的农夫。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享受的天堂吧!
 
 

,《三峡之秋》教学案例与反思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