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案例征集】《赠汪伦》教学课例

【案例征集】《赠汪伦》教学课例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404  栏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案例征集】《赠汪伦》教学课例,

深厚。)[板书:情谊深厚]

B、句式练习,加强理解:他俩之间的情谊这么深厚,你觉得在解释这两行诗的时候,用上哪些关联

词语能恰当地表达出他们之间深厚情谊呢?老师给你提供几个关联词语。(课件)

你说说用上关联词语好,还是不用好?为什么?

不仅关联词语能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其实不同的句式对句子也同样可以起到加深程度的作用。不信

,你把这句诗的意思变成感叹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的形式再体会体会?

C、小结:不管是关联词语还是变换句式都是我们理解句子意思的好方法,今后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

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说话、作文、阅读中去。

指导朗读: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赞颂他俩的深厚友谊吗?

2、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用朗读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感激,对友人的依恋,来赞一赞这段深厚的

友谊。(播放配乐)

( 四).加强训练,感情诵读。

1、这比桃花潭水还深厚的友谊你能读出来吗?读全诗。

2、熟读成诵,哪位同学可以背诵。

(五)学法迁移,拓展延伸

1、除了这首《赠汪伦》外,你还知道哪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首送别诗,看

大屏幕。(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

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
2、古代的离别诗或缠绵凄婉、或开朗豁达,你喜欢哪一种,请自选一首回家自学,不过学习时不要

只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要着重体会诗歌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就像我们今天这样把自己当作

诗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说,去想,去做,你就能体会出古诗的那种美妙的意境,体会出诗人的

思想感情。

追忆往昔,我们共同生活,共同学习,无比依恋;展望未来,我们将有缘结识更多的朋友,心中感

到无比兴奋。无论是新朋,还是旧友,愿我们的友谊能够天长地久。(结束新课,播放歌曲《友谊

天长地久》)

[教学实录]
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李叔同先生作词的千古绝唱。(课件演奏《

送别》,教师随着乐曲有感情地朗诵: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

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学生津津有味地欣赏朗诵)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好象看到画一样的景色。
 
生:我体会到作者很惆怅、伤感。

师: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一首千古流传的送别诗——《赠汪沦》。(课

件呈现这首古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要求有三点:(1)、通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2) 、 根据

自己的诵读和理解,在诗句间画出停顿记号和重音符号。(3)、学习文中的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

说说古诗的大意。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由读,并在书上圈点)

师:你们是怎样诵读这首古诗的?谁来读一读?
    
(幻灯投影,整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伤感地)

生: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情地)

师:刚才两位同学结合自己的理解有两种读法,你认为哪一种贴切?或者你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我觉得第一个同学读得好,因为送别时候,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受,当然伤感。

生:我认为第二个同学读得好,李白马上要走了,汪伦用歌声做语言来送老朋友,看来只有汪伦最

了解李白的洒脱,这时的李白一定是感动万分,所以要深情地去读。

师: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看来两种情感李白都有啊,可见作者当时的复杂心态。那么,你们是

怎样知道的呢?

生:我是结合文中的注释猜测联想的。

生:我家有关于李白这位诗人的研究文章,所以我知道的。

师:哦,看来,很多知识,是要靠自己的自学和课后的大量阅读积累的。你们真棒!老师为你们的

学习方法感到骄傲。下面谁能结合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欲”就是将要的意思,“乘舟”就是坐船。“忽闻”就是突然,说明李白没有想到。

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李白就要坐船离开了,忽然听到岸上传来爽朗的歌声。

生:我知道“深千尺”是夸张的写法,就象以前学过的“白发三千丈”一样,“不及”就是比不上

的意思。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桃花潭水深千丈,但不及我与汪伦的友情深。

师:恩,你理解的很到位,结合注释,再加以合理的想象,这样的方法为阅读注释、发散连词解句

法。请大家再用这样的方法再悟不懂的地方。

生:老师,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李白一听到歌声就知道是汪伦来了,是不是每次汪伦都这样送他呢

生:诗人为什么要拿桃花潭水与汪论的送别情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送别一般都是很悲伤的、很悲戚的,即使李白有深情的一面,但汪伦为什么这时却“踏歌”而

来?

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非常深刻,同时,也是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解决这些问题

之前,老师想先请大家看些资料。

(课件呈现与古诗有关的文字材料)

师:回顾往事,怎能不令李白无限依恋?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看过的友人之间的故事,你能读出对友

人的惜别之情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师:送别一般都是很悲伤的、很悲戚的,汪伦为什么这时却“踏歌”而来?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深思,老师趁机点拨)

师: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和朋友或亲人告别时的情景呢?和谁告的别?你们是怎么告别的?

生:上次爸爸出差,我到车站送他,和他挥手再见。

生:我爷爷回乡下的时候,临走把我抱起来亲了又亲。(生哄笑)

生:哥哥的大学同学和他再见时,送给他一个礼物。

师:嗯,同学们观察生活很仔细,但是,汪伦对李白却与众不同,他们是什么方式?

生:(齐声回答)踏歌相送!

师:踏着节拍唱歌那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体会一下?(放段音乐《找朋友》、《送别》。(学生欣

赏体会)

师:刚才我们先唱的是《找朋友》,后唱的是《送别》,这两首诗虽然都有送别的意味,但情感不

同,节拍与声调也不同。前首轻快高昂、后者比较哀婉忧伤。你推断一下,汪伦当时应该是用什么

样的调子来踏歌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忧伤还是快乐,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老师尊重你们

的意见。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经过十几天的交往,李白和汪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就要分别了,汪

伦采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为李白送行,如果你是李白,听到这歌声,你会怎么想?

生:知我者,汪论也。

生:知己,此生无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案例征集】《赠汪伦》教学课例
《【案例征集】《赠汪伦》教学课例》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