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案例征集】《赠汪伦》教学课例

【案例征集】《赠汪伦》教学课例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404  栏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案例征集】《赠汪伦》教学课例,

师:能说说还有那些名句也是描写离别的感受的吗?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生: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生: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师:看来大家的课外阅读很丰富,非常好,让老师大饱耳富。你能读出李白当时那种喜逢知己的激

动之情吗?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动地)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激动地)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激扬地)

师:诗人为什么要拿桃花潭水与汪论的送别情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学生思考)

师:一尺有多深,用手比划一下,千尺是多少米,学过数学吧?算一算。难道李白用尺量过桃花潭?

他怎么知道桃花潭水有多深呢? 刚才前面有位同学在解释诗句意思的时候就谈到了,这是一种夸张

写法。那么这种夸张是为了表现什么呢?

生:形容他俩之间的友谊很深厚。

师:不错。他俩之间的情谊这么深厚,你觉得在解释这两行诗的时候,用上哪些关联词语能恰当地

表达出他们之间深厚情谊呢?老师给你提供几个关联词语。
(出示课件)

生: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感情啊。

生:尽管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感情啊。

生:桃花潭水深至千尺,却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感情啊。

生:虽然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但是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感情啊。

师:比较一下,说说用上关联词语好,还是不用好?为什么?

生:我觉得用上比较好。这样不仅能使意思表达更清楚,也加深了感情的表达。

师:你再把这句诗的意思变成感叹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的形式再体会体会,谁来试一试?

生:桃花潭水深至千尺,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感情?(反问)

生:就算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感情啊!(感叹)

生:桃花潭水深至千尺,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感情吗?不!比不上!

师:不管是关联词语还是变换句式都是我们理解句子意思的好方法,今后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方法

运用到平时的说话、作文、阅读中去。这比桃花潭水还深厚的友谊你能读出来吗?


(播放配乐,全班学生有感情朗诵)

师:除了这首《赠汪伦》外,你还知道哪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首送别诗,

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

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生:(入神地欣赏、品味)

师:古代的离别诗或缠绵凄婉、或开朗豁达,你喜欢哪一种,请自选一首回家自学,不过学习时不

要只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要着重体会诗歌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就像我们今天这样把自己当

作诗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说,去想,去做,你就能体会出古诗的那种美妙的意境,体会出诗人

的思想感情。追忆往昔,我们共同生活,共同学习,无比依恋;展望未来,我们将有缘结识更多的

朋友,心中感到无比兴奋。无论是新朋,还是旧友,愿我们的友谊能够天长地久。

结束新课,播放歌曲《友谊天长地久》)

[教学反思]
  
《赠汪伦》教学,我们自认为有着鲜明的激情悟法、读思迁移的特点。
  
这首诗的教学,相对而言,入其文易,感其情难:踏歌送行不过如此,为何潭深不及?对小学生来

说,的确是个不小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教学时,紧抓住“情”字,贯穿始终,采取读悟结合、层层

推进的方式,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为完好的统一在一起。
  
在“工具性”方面,我们比较注重学法的指导。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

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文中注释,尝试说说古诗的大意。这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独立解诗的

能力和运用旧知、已知构建新知的方式,然后总结学法,让学生再读再悟,以期最大限度的达到并

完成自主读悟。最后师生共同整理出解读这首诗的两个核心问题。在读悟结合和学法迁移上,同样

恰当的体现了“工具性”特点,教师以相关资料辅助理解的学法;以巧妙点拨,明白夸张的写法;

以变换句式,理解体会的读法和迁移学法;拓展延伸的教法等等,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其实

就是体现学生不断地构建新知的方法和能力,同时也实践了“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语)这一语

文教学思想。

在“人文性”方面,我们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创设情境,以曲引情,

运用课件播放《送别》乐曲,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它的作用不在于学生是否理解这段

乐曲,而在于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记忆,有利于学生“披文以入情”(刘勰语)。在“读中悟情,

以悟促读”这一重要环节上,我们从“知人论世”出发,出示诗歌的创作背景,为学生顺利的“入

文察情”提供帮助,使学生明白汪伦仰慕李白,煞费苦心,其情真挚感人。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正

是新一轮课改的呼唤,我们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有效的使学生进入诗歌,体察人物情感。我们想

,这首诗的教学设计,其人文色彩可谓随处可见,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送别方式去细察不同的送别

感情,辅之以不同情感基调的音乐,让学生体味其差别,培养了学生在同中见异的审美能力,提高

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和发展。在指导诵读上,采取移情换位法,让学生站

在诗人李白的角度去面对此情此景,去感受诗人的内心波澜,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体会传达

出来。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这一节课里,学生的思维、表现活跃,理解得也很透彻。我们常说“与

文本对话”,怎么对话?入其文,察其情,然后方可对话,这种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对学生而言,

就是一种人文关怀,这种关怀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在结束新课时,更以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渲染之,使学生的情感最终得到净化与升华。可以这么说:《赠汪伦》教学设计(汇报课)中所体现

的人文性,已经大大超出了对这首诗本身的教学。

由于诗词教学所涉及的问题实在很多,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学养,教师的德养,还关系到由此形成

的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而诗词教学设计还必须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并由此带

来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当然,我们的这篇《赠汪伦》教学设计(汇报课)并非尽善尽美,

甚至多少带有点理想色彩,无论怎么说,还是体现了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对诗词教学的大胆尝试和理

想追求。
 

上一页  [1] [2] [3] 

,【案例征集】《赠汪伦》教学课例
《【案例征集】《赠汪伦》教学课例》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