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女娲是怎么找石的?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教师用课件出示句子)
师:“忙了几天几夜”这里的“几天几夜”你怎么理解?
生:“几天几夜”是说忙的时间很长。
师:自由读这几句话,想想女娲这几天几夜忙碌的情景。
(教师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了之后再点学生起来说)
生1:课文里说山上全是零零星星的碎块,我想她找石头一定很累,找石头的时候还时不时地停下来捶捶腰。
生2:她的手指一定给磨破了皮。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多丰富啊,接着往下想。
生3:她的腿也可能因为劳累而觉得很酸很酸,就像我们运动会上跑长跑之后的感觉。
师: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已经身临其境了啊!
生4:女娲的眼圈黑了,她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了。
师:女娲就是这样忙了几天几夜啊!请同学们一起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师: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怎么办呢?
生:于是,她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你怎么理解“找啊找啊”。
生1:就是不停地找。
生2:就是到处找。
生3:找了很长时间。
师:她可能到过哪些地方去找纯青石?
生1:到过清清的泉水中。
师:对,最后是在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但是在找到之前,她还去过哪些地方找?
生2:到山顶上找过。
生3:到草丛里找过。
生4:到森林里找过。
生5:到悬崖边找过。
生6:到瀑布下面找过。
师:找啊找啊!请大家再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有感情地读)
师:你为什么把“找啊找啊”读得比较慢?
生:她去很多地方找过,找了很长时间。
师:一起读这句话。
[评] 教师善于把握文章中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补白,使女娲的形象走进孩子心灵。
(学生再次读)
师:五彩石找齐了,女娲是怎么炼石的呢?
(学生读相关句子)
师:这里的“冶炼”你觉得是什么意思?
生:是提炼吧。
师:请大家认真默读这句话,女娲具体干的什么事叫冶炼呢?
生:女娲把五彩石用神火变成了很稠的液体,这就叫冶炼。
师:说得好!我们可以联系下文理解词语,也可以查字典理解,“冶炼”这个词字典是怎么说的?
师:女娲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才化成很稠的液体,你们想想,“五天五夜”是从星期一到——
生:星期五!
师:这五天五夜女娲是怎样度过的呢?
生1:她废寝忘食。
生2:她眼睛盯着神火,一动也不敢动,一发现火小了,马上让它变大。
生3:神火的温度太高了,女娲不停地擦着汗。
……
师:五天五夜过去了,五彩石终于炼成了液体,女娲又要接着忙碌了,请一名学生读写补天的句子,女娲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呢?
生:她在往上泼的时候,这些液体可能会溅起来烫伤自己。
师:还可以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想一想。
生:天上的大窟窿在冒火,火可能落下来烧伤女娲。
师:多么感人的一幕幕情景啊,让我们一起来读第4自然段吧。
(师生齐读)
师:天补好了,人们的生活从此怎样?你能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大地上到处欢歌笑语,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师:《女娲补天》的故事读完了,再看看全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1:女娲用尽心思在帮助人们。
生2:女娲为了人们不再痛苦,自己宁愿冒险,宁愿吃苦。
生3:女娲是人们的保护神。是她创造了人类,人们遇到困难时,她又历尽艰险来帮助人们。
生4:女娲很勇敢。
生5:我们应该向女娲学习,做个善良、勇敢的人。
生6:我真喜欢女娲。
师:这是一个多么感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啊,你们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吗?
生(齐答):会!
[评] “课”似看山不喜平,教师引导学生走近女娲,进而让女娲走进孩子的心灵,这一学习过程是一种发现之旅。
五、拓展
师:神话故事不只有《西游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还有很多很多神话故事向你展示着一个个神奇感人的世界。请大家准备一个神话故事,回家讲给家人听!
总评
新课改已走过第七个春秋,反思我们的课改,成绩是显著的,但问题也不少,面对浮华迷离的种种非语文现象,以及“名师”对“语文”眼花缭乱的解读,我们又回到认识的原点,追问什么是语文,语文的根在哪里?透过非语文的迷雾,我们应坚守以下语文理念:语文是人文的,语文应回归人文;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语文要回归积累;语文要美读吟诵,语文要回归诵读;语文承载着文化,语文要回归文化;语文要咬文嚼字,语文要回归语言文字训练;语文即生活,语文要回归生活。明确了以上观念,再来透视剖析我的语文课堂,当前我们语文教学要正本清源,简约就是返璞归真,也是本色的语文。摒弃一切浮华做秀,简简单单地教语文,简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做减法,而是来自于教者对文本独具匠心的解读,源于对学生真切、真诚的爱,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感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活力和创造力,这是因为智慧得到了解放,只有师生的解放才能释放美丽的精彩。我从谢艳老师的课堂中,就感受到了因简约而美丽、因简约而精彩的教学风景。
谢艳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文本的解读深入“简出”
没有教育的真诚和深刻,就没有精彩的生成,谢艳老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在与文本的对话、与人物女娲进行的心灵碰撞中,谢老师对文本有了独到的见解,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和加工,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具有简约之美的教学设计:读题质疑→引导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灾难的可怕→精读补天的过程,感悟人物形象→评价升华。这样的教学流程简洁明快、朴实无华,这一切源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而不是像某些课堂上,在看似美丽繁琐的教学环节和学生的表面热闹之后,课堂却显得是多么的贫乏与苍白。谢老师的教学是有效的。
,课堂因简约而精彩—《女娲补天》教学案例与评析tag: 教学 课堂 女娲补天 简约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