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简约而精彩—《女娲补天》教学案例与评析
作者:谢 艳等 文章来源:《湖北教育》
案例
一、导言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生1:这是《嫦娥奔月》里的嫦娥。
生2:孙悟空,《西游记》里的人物。
生3:这是后羿,故事的名字叫《后羿射日》。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大家一起读课题。
(学生读)
[评] 从“嫦娥奔月”到“女娲补天”,教师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
二、启发质疑,整体感知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生2:我想知道女娲用什么东西在补天。
生3: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
师:对啊,那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女娲补天的原因?哪些自然段写了女娲补天的过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学生自由读)
[评] 引导质疑,了解学生的阅读关切,梳理课文。
三、品读体会灾难的可怕
师:女娲为什么要补天?默读第1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吗?
生:女娲要补天的原因是天塌了。
师:天塌了,此时的天空是什么样子?大地又是一幅什么景象?请大家分别用横线与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学生边读边动笔找句子)
师:认真读读划上记号的句子,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些重点词里体会到的呢?
[评] 训练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好!
生1:这个景象太可怕了!
生2:人们太悲惨了!
师:请一位同学读描写天空的句子,同学们想一想,你从哪儿体会到了可怕呢?
生1:天塌下了一大块。
生2:露出的是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教师用课件出示句子,在重点词“一大块”和“黑黑的大窟窿”上打上记号)
师:谁来读这句话,让我们的头脑里出现那幅可怕的画面。
(教师点学生读)
师:天啊,太可怕了(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这句话),咱们一起读——
(师生一起读课文)
师:天塌了,大地又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一名同学读,你们从哪些词里体会了这种可怕与悲惨?请在重点词下打上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的句子,在“震裂”“一道道”“熊熊”等重点字词上做标记)
师:想象一下,“地被震裂了,露出一道道深沟”是怎样一幅景象,“山冈上燃烧起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这些词句又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地被震裂了,大地上到处是深沟。
生2:大地上的深沟一道一道的,很多很多。
生3:山冈上全部是火。
师:从“熊熊大火”这个词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火烧得很大很大。
生2:我还看到了田野里无论是哪个地方都是水。
生3:田野里全部都是水,真可怕呀。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通过读,让我们感觉到深沟的多、火势的大、洪水范围的广吗?
(教师点名读)
师:大火和洪水中的人们在遭受怎样的痛苦呢?请大家默读这句话。(出示句子“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轻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呢?你看到了什么?一双双什么样的眼睛?
生1:我听到小孩子哭着喊救命。
师:你听到了爸爸妈妈的声音了吗?
生2:我听到了爸爸妈妈拼命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
生3:我看到了一双双惊恐的眼睛。
生4:我看到了绝望的眼睛。
生5:我看到了一双双手伸出来求人援救。
师:一起读这句话,读的时候别忘了刚才看到的令人心痛的情景。
(学生有感情地读)
[评] 点学生读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读、品、想象,把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使词句的教学落到了实处。
四、精读补天过程,感悟人物形象
师:看到这些,女娲是什么心情?第2自然段是怎么说的?
生:女娲难过极了。
师:“难过极了”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难过。
师:那就请大家带着“难过极了”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1读)
师:有一点难过。
(生2读)
师:有一些难过。
师:“难过极了”是难过得到了极点,再请一名同学读。
(生3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到这里,女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女娲的心地很善良。
师:善良的女娲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引导读第2自然段内容)
师:作者详写了女娲补天的过程,默读第3、4自然段,女娲为了补天,做了哪几件事呢?
(学生起来回答,但是答案基本是照念课文)
师:你告诉了我们女娲补天的经过,那你能不能简单地说一说,女娲依次做了哪几件事呢?
生:她到山上找了五彩石来补天。
师:找到了五彩石接着干什么呢?往下看课文。
生:把五彩石放在圆坑里冶炼。
师:最后呢?
生:去补天。
,课堂因简约而精彩—《女娲补天》教学案例与评析tag: 教学 课堂 女娲补天 简约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