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人教版第六册《画杨桃》
梁国宏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活到了讲台前,
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审视”,我这样组织教学: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来演一演,老师当时是怎么做的?要能够演好,必须要仔细地阅读课文
。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做做老师?
生(小王)到台前来进行表演。还没等表演全部完毕,同学开始议论
生1:表演有点像做贼似的
生2: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鬼鬼祟祟
生3:有些甚至笑
显然台上同学的表演和在座同学的认识,不相符合,发生了矛盾。这一矛盾的产生,是我教
学预设中没有想到的,这样的情况,是置之不理,还是愤然制止,还是以次为契机,把它当
作一种教学的资源,进行生成教学……我当即作了这样的调整:
师;同学们都认为小王同学表扬得不够好,那到底该怎么表演呢?小王同学又为什么要这样
表演呢?
生(小王迫不及待):因为课文中写到了老师是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座上的杨桃……
师:你是仔细研究了文中的语句,来进行表演的,要表扬。你是想表现出“审视”的样子?
对吗?
生(其他的):可是,审视不是这样的?
师:那“审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在仔细读读课文)
生1:我知道,“审视”就是很仔细很认真的样子。
生2:课文中还写了老师当时的好几个动作:“看了看,坐到……
师:那我们再请这位同学来表演一次。
小王同学又表演了一次。表演的效果非常好,同学们用掌声肯定和鼓励了他。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学习资源,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
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个教学案例中,我
及时抓住了发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矛盾,有效地对当时这一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
用,通过以疑激疑的办法,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深究的欲望。留给了学生充分交流,充分
表达思维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究、大胆思维、不断实践。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语
文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和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这样的教学行为就有可能达到学生主动发展的价值。
,案例:人教版第六册《画杨桃》
tag: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