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实录和教后感
| By: 幽幽的月光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目标:
1、 结合语境学会 “凋零、含苞、移植、骨髓、绽放”等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想写话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崇高品质,感受爱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抽取骨髓手术背后的不容易。
教学预设:
一、 出示课题,齐读
1、这是什么桥?再读课题。
2、是怎样的生命桥?读好课题。
3、质疑:这里的“海峡”是在那里呢?出示地图:指出台湾海峡。质疑:跨越这茫茫海峡的“生命桥”是指什么?是谁架起了这座生命桥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这个发生在台湾与杭州之间的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度几遍。
2、小朋友读的那么投入,你读懂课文讲了那几个人物吗?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板书)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能用简单的一句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小钱的了白血病,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抽取骨髓,并连夜为他做手术,小钱得救了。)
3、反馈生词
故事的大致内容我么了解了,相信这一课的生字朋友也都认识了,先找一个最难的考考大家。
1(辗转)纠正读音
2(步履匆匆、骨肉同胞、血脉亲情)履查字典字义解释
3(凋零、含苞、骨髓、绽放、暂停)
在这一组词中藏着一对反义词,你发现了吗?(凋零——绽放)
这两个词儿本来是描写花儿的凋谢与开放的,那在这篇课文里还是在写花吗?
三感受小钱的不幸。
(一)对,这是在写小钱的生命啊!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个18岁的年轻人身上,出示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指名读,读流利句子。
2、面对这样不幸的年轻人,你的心情怎样?
3、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再来读。(评价:读出了深深的可惜、唯一的希望)
(二)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1、“谈何容易”是什么意思?
2、这是怎样的不容易啊,让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好好地体会体会。
“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4、你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了多么不容易?
(十万人里 有可能 一个,你能把这大海捞针的不容易读出来吗?)
(几经辗转)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我们假设一下,医生会最先在哪里寻找骨髓?杭州没有找到于是到 ,……找遍了中国大陆都没有适合的,最后终于在台湾找到了,像这样的寻找过程就叫几经辗转。把你的理解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四、感受台湾同胞无私的爱
当我们在为小钱庆幸的同时,再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此时此刻,在这里正进行着一场不同寻常的骨髓抽取手术,这一幕令我们每个读者都为之深深地感动。同学们,让我们默读课文的第三、4、5自然段,细细读,用心读,把令你感动的词或句子划下来。
1、读课文3-5自然段。
2、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令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读读你划下的词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一: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勇敢、一心为别人着想,你从哪里体会到他很有爱心?(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
你真会联系上下文体会自己的感动,读出了你对台湾青年的敬佩。
预设二: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
师:是啊,不清楚并不等于不牵挂,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出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指导朗读。
预设三: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谈感受:李博士非常沉着,青年也非常沉着。
是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仍是沉着地,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找找这句话。
生读“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
师: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
师:强调这个词,一齐再读这句话。
师:此时此刻是如此的危险,为什么不先到空旷的地方避一避呢?因为他们知道,齐读句子: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现在你还觉得仅仅是他们的沉着感动着你吗?还有什么令你更感动?(一心为别人着想,无私的爱,只想到别人,没有想到自己。)
时间就是生命,
过渡到句子: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谁来读读这句话,“抓住‘一次又一次’评价”(她哪里读得好,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动)。(高兴,抽取骨髓多么不容易,青年很坚强,勇敢、爱)
师:这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背后又是一次又一次的什么?(痛苦、恐惧、希望、……)
齐读,让我们把这份深深地感动化作深情的朗读吧!
孩子们,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句话的最后标点是……,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除了仅仅是骨髓吗?还是什么?
预设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你真会读书,读懂了文字背后的画面,谁也找到了这一句,请你也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好吗?这来之不易的成功谁也感受,指名读。
师:这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那是什么样的努力啊?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出示句子:“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
师:一次努力失败了,是因为:(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
师 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
师:请你强调这个词,一齐再读这句话。
师: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后还会有余震吗?你怎么知道的?(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师:如果处在这样的余震中,出于本能我们会怎么做?李博士和青年为什么不先到空旷的地方避一避呢?因为他们知道,齐读句子: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此刻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还不清楚,但是他更牵挂的是——读:海峡另一边……。
师 正因为他们更牵挂的是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所以再一次又一次的余震中,李博士仍然——那位青年也——出示句子“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好好地读读这句话,把令你感动的地方读出来。
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好吗?(沉着、镇定、不害怕)分别读出自己的感受。
是什么使他们如此地镇定,沉着呢?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实录和教后感
tag: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